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读《三体》有感2000字

读《三体》有感2000字

发布时间: 2021-10-16 14:08:42 浏览:

于《三体》,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又有很多想说的。

《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凭借《三体》,刘慈欣获雨果奖,获轨迹奖,现今,又获克拉克奖,可谓是广为人知的经典。对其成就,只有仰望,再无其他。

所谓好的一部作品,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三体》,给我震撼之感;
它所传达的一切,用语言来表达显得有些苍白。

文革,《三体》的背景,中国人人人都知又不敢为此说些什么的一场“文字狱”,一场文化浩劫。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将以防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出发点,因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错误估计而造成的一场灾难。所谓文革,就是“造修正主义的反”,它的发生,有着极深的社会历史根源。由战争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科学认识,对马列的误解生搬硬套,教条化,个人崇拜,终酿成“军事共产主义”的大难。

叶哲泰,坚守自己由知识和理性构建的思想大厦,始终从容冷静。但因女儿的积极揭发和不肯向非理性的狂热屈服,他那超脱飞扬的思想,终在红卫兵的盲目、狂热、恐惧中,砰然坠地。他的死,是那一时期的必然结果。一言不合,便是反动。犹如“头发长,见识短”般,可笑,可悲。文革期间,“红卫兵”到处揪斗学校领导、教师,可谓常态。多少文人,因此身亡?傅雷、巴金,都深受其迫害。对文革,真的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曾统一度以为,文人的弱小,“红卫兵”的猖狂便是文革的缩影。看了《三体》后,才明了不然。所谓猖狂的红卫兵又何尝不是文革的受害者?他们可笑,可耻,但更多的,是可悲。他们的思想不复存在,只是盲目的机器,零件不标准,就将其淘汰;
合格了,便执行命令。文革中他们的威风,多半是求生的渴望,心虚的表现。文革中,他们耀武扬威;
文革后,他们什么都不是。纵文革过去,他们的思想,也不会回来。就像《三体》中那三个红卫兵,青春消逝,健康不复,而思想依然不复,盲目、麻木早已根深蒂固,没有觉醒的意识,还为别人将红卫兵当作历史而洋洋自得。改革开放的春风,已不能将她们唤醒。她们,也是“弱小”的……

谈起文革,便想起余华《活着》中的福贵,抓壮丁,被解放军俘虏,母亲死去,女儿死去……外孙苦根,因吃豆子撑死,终与老牛相依为命。谈起文革,也想起《我与地坛》中的孙姨,同样为受害者。“那个年代的人都懂得,话到这儿最好止步。”“历史这两个字,可能包含着任何你得到和想不到的危险,可能给你带来任何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灾难。”刘慈欣写文革,一来体现其勇敢,敢于揭露丑恶;
二来也证明了如今的社会,开放,包容。社会中的人们有追求、有梦想的同时,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谈起红卫兵,便想起以笔为戎的鲁迅,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
谈起红卫兵,便想起如今的娱乐、舆论。多少键盘侠,不了解事情的真相,“血淋淋地”评价,人肉搜索……这何尝,不是倒了红卫兵的覆辙?因此,“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应充分利用明辨是非这一优势,看清本真后,再下定论。

叶文洁,《三体》的灵魂,贯穿始终。她历经劫难,一生坎坷。她经历了XXXXX,目睹父亲惨死,多次被人陷害、设计,其遭遇令人慨叹。读书笔记m很多人说,叶文洁是末日来临的罪人,但其思想的形成何不与人们有关?是人们的欺压.使她坚信人性本恶。她的选择,在那个时刻,那种环境下,都是合理的;
背叛,是她的必然选择。她对理想的坚守,为理想的付出,都令人汗颜。同时,她也是一个集复杂与矛盾于一身的人物,徘徊于天使与魔鬼之间。一面是脆弱的丧女之母温柔和蔼的杨奶奶,一面是冷酷果决的ETO统帅。纵使这样,内心的孤独、不安仍没有退却。可见,环境给她的影响之大。

于作品本身,借用韩松的话来说:“刘慈欣在《三体》中完成了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梦想,他近乎完美地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一起,挑战令一代代人困惑的道德律令与自然法则冲实互存的极限,又以他那超越时代的宏伟叙事和深邃幻想,把科幻这种逻辑严密而感情丰沛的文学样式,空前地展示在众多的普通中国人面前……”多线叙事,文明与野蛮,人文与科学,人文主义和达尔文主义,辅垫等,都令人深思与学习。科学与想象,早已融为一体。

刘慈欣《三体》的成功,也让我看到环境的影响力。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将其与太空联系在一起。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给了他对科幻小说的理解。而接下来不断阅读的科幻小说,可谓丰满了他写科幻小说的羽翼。同时,人也可以创造环境。在科幻领域中国与美国存在极大差距。而刘慈欣,他看到差距,欲缩小差距。如今他已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可谓,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