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哈利波特》读后感3000字

《哈利波特》读后感3000字

发布时间: 2021-10-20 10:55:31 浏览:

我买的第一本“哈利波特”是“混血王子”,那应该是2005年的事儿,国内国外同时首发,我一大早赶到三联书店,本以为会排队,柜台上有一大堆英文版的“混血王子”,但没人排队。买了之后,看了几页,“混血王子”开头是新任魔法部长和英国首相见面,这跟我熟知的女贞路场景太不一样了,就扔到了一边。

“哈利波特”电影我是看过的,但直到我有了孩子,才把原著捡起来一点点看。其原因就在于,“哈利波特”成了少儿读物的现代经典,就像西游记或者“皮皮鲁”似的,孩子们会看着哈利波特成长,他们的同学中肯定有人会读,他们的学长会读,这是一种会持续下去的阅读风气。我先替我的儿子预习一下。

有消息说,“哈利波特”系列被列入中学生推荐书目,但推荐的是中文版。其实,文学书和语言是紧密相关的,《西游记》肯定是中学生的必读书之一,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呢?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含有的一些文化符号,就在其中。

我们对如来、观音、神仙体系的粗浅了解,就来自《西游记》,我们对孙悟空、猪八戒所代表的不同人格的理解,也来自《西游记》,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四大名著各有各的语言风格,《西游记》的语言,不像三国那样端庄,也不像水浒那样市井,读我们的古典文学,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学习。

顺着这个道理往下说,读哈利波特如果读中文版,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很有限。哈利波特原文,没什么复杂句式,翻译过来平铺直叙的,除了故事情节之外,很难说有什么语言学习的价值,所以,中学生读“哈利波特”还不如直接读英语。

我来引用贡布里希在《艺术与人文科学》中的一段话——学习多种语言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用于阅读原文材料。如果你从没费神学过一种外语,你就不太可能知道你的母语是怎样工作的。单语文盲monoglotilliteracy是用来形容只懂一种语言的人的一个确切词。

对自然科学家来说,这只是一个不利因素,而在人文科学界,单语文盲简直就没有地位。因为学习一种外语本身就是一种范例,表明你正在努力地理解一篇(外语)文章、一首诗、一部音乐作品或一份宗教仪式书中的内容。

他是我们能直接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化,打消我们的天真想法,认为现实可以通过自然等级和范畴来划分,而我们只要给这些等级或范畴加上一个名称、一个如果我们不认识可以到字典里去查的名称。

贡布里希这段话,是讲学外语的重要性(其实,中学生学自然科学,也应该跟着英语一起理解,因为现代科学本身就来自西方)。这种重要性,似乎并没啥强调的必要了。

但为啥要用哈利波特来学呢?我觉得兴趣使然,孩子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就会把这本小说当成泛读教材。如果读哈利波特成了一股风气,不读就无法和同伴交流,甚至非英文原作不读,等于有人逼着孩子在读书,那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如果有这样的好事,似乎就不必纠结于几年级开始读,又花几年才读完。慢慢看有慢慢看的好处,快速浏览也有快速浏览的收益。有人统计过,哈利波特全书一共使用约10500个不同的单词,全掌握了词汇量可不小,但你有个四五千词汇量,读起来就不费劲,不认识的单词大多能猜出来。

我起初看“哈利波特”纸版,遇到不认识的词就用笔划下来,遇到我自以为小学生会不认识的字也划下来,读完两本之后,改看Kindle版,Kindle有生词提示功能,用来读小说实在太合适了,省却你的时间,保证你的阅读速度。不过,我读哈利波特,还是成年人学英语的毛病,总纠结于词汇。对孩子来说,哈利波特的一大好处是周边产品丰富,他可以听有声书,看电影,也可以玩游戏,不要把小说当成一个教材。最好能领略到语言是一种习得。

有一位朋友移民去了美国,他的孩子在英语环境下长大,“哈利波特”对她来说,只是诸多读物中的一种,不过,这个小姑娘有点儿赫敏的学霸气质,读后感m她居然能把书中所有的咒语都背出来。这其实就是孩子开始领略语言的奇妙,比如NOX这个词,哈利波特用它来熄灭魔杖上的光,NOX就是罗马神话中的夜神,有个电子游戏就以NOX来命名,安卓系统中也能见到这个词。

我在一个针对成人的英语学习公号上还学到,马尔福的名字叫DracoMalfoy,Draco是个拉丁词,意思相当于蛇或者龙,都是西方文化中邪恶的象征,mal-来自法语,这个前缀的意思是坏的,不良的,比如“恶意软件”就是malware。魔咒Tarantallegra,来自意大利语“塔兰台莱舞”,这种舞蹈节奏快,腿部动作多变。这些词源的知识,当然不要求学生读哈利波特时就完全掌握,但如果你只读译本,就等于没有接触一种语言。

学习母语,学习外语,都是一个长期任务,不是遇到生词,弄个小卡片背单词这样简单。我读哈利波特读的津津有味,顺道就把《哈比人》也找出来看看。

哈利波特节奏明快,悬念设置好,让你能快速读下去。《哈比人》的作者托尔金,是个语言学教授,我们知道《哈比人》和《魔戒》构成了一个奇幻世界,托尔金还发明了精灵语,但我们还应该知道,语言学教授,并不是说一个人能掌握好多种语言,而是他更深刻得理解语言。

《哈比人》的叙述节奏比哈利波特慢,开头略显啰嗦,比如比尔博巴金斯在自家门口遇到甘道夫,他抽着烟,晒着太阳,向甘道夫问好,他说,“早上好”。他的意思就是早上好,阳光好,草坪绿,一切看起来很美好。

但甘道夫问他,你是什么意思呢?你是希望我有一个美好的早上,还是说不管我是否能领略到,这都是一个美好的早上?还是说你觉得这个早上很美好等等。

给人的感觉是,这位甘道夫怎么有点儿饶舌呢?而比尔博倒也很耐心的解释这句“早上好”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早上起来心情好,还有整整一天时间可以消磨,我们不用着急等等。甘道夫劝说比尔博去参加冒险,比尔博不愿意去。然后他又说了一句“早上好”,甘道夫就再问,这句“早上好”又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想让我赶紧从你面前消失是吧?

这一段看似啰嗦的对话,其实就是一种语言学的启蒙,在不同的语境下,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可这句话中还有他没说出来的意思,我们在母语中会比较容易理解这种状况,但在外语环境中,理解起来就有点儿费劲。托尔金简直是在用这段对话阐明语言学习的一个要害问题——理解词语中潜在的意思,这几乎是在学校里无法教授的一种知识。

接下来矮人聚会,一下子十几个矮人聚在一起,他们的名字,他们吟诵的诗篇,都是带有韵脚的语言游戏,让你把玩语言。这就像我年少时读《红楼梦》,会记得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会记得里面的角色各自作诗,会记得其中的一些诗句,这是在语言表达意思之上另一层审美趣味。

《哈比人》是我在新西兰旅游时买的一个纪念版本,通篇没有一句注释,但是,译林出版社的《哈比人》中文版却是两栏排版,一栏是正文,一栏全是注释,注释大多是关于词汇及典故的,所以,读《哈比人》最好是英文中文对照着看。而且应该慢慢看,别着急。

以上是我读哈利波特和哈比人的一点儿感受,我可不敢说有啥指导意义,只是一个成人读者的读后感,跟孩子一块读书,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