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11-14 10:58:59 浏览: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具有重大意义。我省海洋资源类型较多,开发潜力较大。大陆海岸线长度为487公里,管理海域总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拥有岛屿132个。港址资源、盐田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是我省开发潜力最大的海洋资源。有宜建港址多处,其中曹妃甸港址拥有深水岸线44.5公里,可建25万吨级深水泊位岸线达8公里,是我国北方最优越的深水港址;
有可开发利用盐田面积6万公顷,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
近海石油探明储量6亿吨、天然气144亿立方米,居渤海地区首位,为我省海洋油气开采业及石化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
沿海未利用土地有13万公顷,其中大部分为盐碱荒地,适宜建设沿海工业基地。此外,海水养殖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也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这些优势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3—2010年,并对2003—2007年做出较为具体安排。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和“科技兴海”工程,加大了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海洋产业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为今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海洋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九五”以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较快,1996—2002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6.25%(当年价),与先进省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滨海旅游业高速增长,已跃居我省第一大海洋产业;
海洋化工和电力较快增长,提高了工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
海洋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空间布局逐步均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2002年全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86.47亿元,增加值87.60亿元。滨海旅游、海洋水产、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已成为我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6.50%、24.39%、13.57%、14.96%。各产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在海洋水产业中,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增强了海洋水产业发展后劲;
在海盐及海洋化工产业中,海洋化工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提高了海盐及海水化学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海洋产业产品: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输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氯化钾、工业溴、氯化镁、纯碱等主要盐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对虾、河豚鱼、河蟹养殖面积及产量居全国前列并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滨海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秦皇岛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避暑胜地。

2.沿海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加快,海陆互动开发态势已现雏形。实施“两环开放带动”战略以来,我省加大了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港口、集疏运通道和开发区为核心的海陆互动开发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完成了石沧、京秦、唐港高速公路、环海公路和朔黄铁路建设。黄骅港一期工程、秦皇岛港和京唐港改扩建工程的完成,使我省港口吞吐能力增加到1.7亿吨。按照“以港建区、以区促港,以港兴城、以港兴市”的发展思路,以港口为依托,建立了秦皇岛、山海关、唐山海港、南堡和黄骅等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了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临港产业的较快发展,沿海地区有港无城和大港小城的局面有所改观。海陆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有力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地区行列,为今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海域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加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来,我省制定了《河北省海域管理条例》、《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等政策法规,编制了《河北省海洋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了河北省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和污染基线调查,建立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制度,海洋管理法制建设和基础工作明显加强,为我省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效益水平明显偏低。我省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2.7%,海洋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2.3%,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4%,单位岸线海洋产值、各主要海洋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海洋开发缺乏宏观指导,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省的主要港口都是能源输出型港口,功能比较单一,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偏弱。海洋水产业中远洋捕捞能力弱小,养殖规模不大,养捕比例失调。海洋产品以资源型和粗加工产品为主,缺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
三是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深水港址资源尚未利用,海洋油气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海盐资源尚未深度开发,滩涂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四是海洋专业人才匮乏,海洋信息服务落后,科技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五是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海洋渔业资源严重退化,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滨海湿地退化也比较严重,排海污染物数量虽已得到控制,但总量依然偏高;
六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低,海岸侵蚀、海水入侵、赤潮、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

(三)发展机遇

环渤海地区是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具备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和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的有利条件。我省沿海地处环渤海的中心地带,依托京津,辐射三北,是华北和西北重要的入海通道,随着陆域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和海洋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陆海之间产业的互动性将进一步增强,为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秦皇岛港、黄骅港、京唐港等重要港口和筹建的曹妃甸港区所形成的港群体系,将有力地推动我省参与陆桥经济国际合作和竞争。伴随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布局调整,我省现已形成的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符合当前区域经济分工要求,拥有在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条件,沿海地区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化工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港口建设,大进大出,为我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沿海区域经济布局。以曹妃甸港区建设为重点,优化港群功能;
以钢铁、化工、能源为重点,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带;
以海洋生物技术为突破口,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带动传统海洋产业以及海洋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沿海城镇和临港开发区建设,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海陆互动开发,构筑陆海关联型经济增长隆起带,从整体上提升我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和加快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海陆互动开发原则

以陆域经济、技术为依托,提高海洋经济吸收和依附能力;
以陆域空间为腹地和市场,强化海洋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
立足沿海,放眼外海,带动内陆,实现海陆互动,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2.坚持扶优扶强原则

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带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3.坚持扩大开放原则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扩大对外宣传,全面吸引国内外客商参与我省沿海地区经济开发。

4.坚持科技兴海原则

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组建海洋科技机构,创建海洋科技工业园区,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海洋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6.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对海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产品、资本、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海洋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维护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

(三)发展目标

1.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海洋经济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占全省国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沿海城镇就业岗位大量增加,海洋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以曹妃甸港区和临港工业带为重点的各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海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海洋功能区要求标准,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实现395亿元,增加值达到176亿元,比2002年翻一番。201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实现620亿元,增加值达到268亿元。

2.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

———港口及海洋运输业。完成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的开发建设,加大曹妃甸深水码头前期工作力度,完成2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工程,力争开工建设25万吨级原油接卸码头,谋划建设集装箱码头工程。2007年实现产值55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85亿元。

———临港工业。钢铁、能源、化工、粮油食品加工及设备制造等大型临港工业基地初具规模。2007年海盐实现产值17亿元,海洋化工实现产值42亿元。2010年海盐实现产值30亿元,海洋化工实现产值60亿元。

———海洋渔业。2007年水产品产量达到80万吨,实现渔业产值93亿元。到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10万吨,实现产值138亿元。

———滨海旅游业。2007年年接待国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63亿元;
接待国际游客24万人次,旅游创汇1亿美元。2010年年接待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收入75亿元;
接待国际游客30万人次,旅游创汇1.5亿美元。

———新兴海洋产业。充分利用渤海生物资源,研制海洋生物产品,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初步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生物产业和海水淡化企业,海水直接利用总量成倍增长。

三、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

(一)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以港口及临港产业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电力工业、机电设备制造业;
以重大工程建设为龙头,通过科技进步,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壮大海洋油气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水直接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加快进行海洋药物、海洋能的开发试验,逐步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

1.港口及海洋运输业

在巩固全国煤炭运输主通道的基础上,加快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的开发建设,提高港口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秦皇岛港在保持煤炭输出大港地位的同时,要适应临港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大件杂货运输和客流运输,拓展现代物流、保险、信息服务等功能,使其成为以能源和大宗货物运输为主、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京唐港要进一步提高散装和集装箱运输能力,加快曹妃甸深水码头建设,逐步形成以矿石、油品运输为特色,具有集装箱、杂货运输及物流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北方深水大港。黄骅港要加快综合开发,重点发展液体化工专用码头、集装箱、杂货码头,推动其向煤炭、杂货、集装箱等综合性运输大港发展,逐步形成河北中南部地区及晋陕的海上门户。加快三大港口信息网络和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

大力发展远洋运输业,建立与港口泊位和吞吐货物流向相协调、结构合理、载重吨级相适应的现代化运输船队。

2.临港工业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依托现有的钢铁、化工、建材、粮油食品等产业发展基础,以沿海优势企业为龙头,重点建设临港钢铁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盐化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修造船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努力把我省沿海地区建设成我国北方现代重化工和加工制造业中心。

钢铁工业要充分利用京津及我省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和建设曹妃甸大型深水矿石码头的契机,推动钢铁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发挥港口和沿海滩涂空间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钢铁企业投资我省临港地区,高起点、高标准、新机制建设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引导钢铁企业合理控制总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技术,向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和高生产率、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将我省沿海地区建成京津冀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石油与石油化学工业要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家重点开发渤海石油资源为契机,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力度,扩大储量规模。到2010年,油气资源的地质探明度分别达到26%和16%,海洋油气利用量分别达到1000万吨和12.0亿立方米。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我省沿海石油化工基地建设,在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基础上,谋划大型现代化乙烯、丙烯工程,发展烯烃及其衍生品,延伸产业链,加快实施TDI改造扩产工程,积极开发聚氨脂系列产品。石化工业要与氯碱工业相结合,做大做强聚氯乙烯产业,大力发展氯产品,建成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的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海盐与盐化工业要加快盐田内部改造,鼓励盐业生产与海水淡化相结合,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精制盐和低钠盐比例,积极利用苦卤提钾提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盐化工业要利用丰富的海盐资源和毗邻京唐港、黄骅港的便利条件,重点发展低盐重质碱、高纯度碱和固碱等出口创汇产品。大力发展PVC剂及其他氯产品,积极开发精细氯产品,鼓励盐碱联合、碱电联合以及氯碱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氯碱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提高离子膜烧碱的比重。依托我省的工业溴素资源,开发阻燃剂、增强剂、医药化学品、灭火剂、微量元素肥料等一系列的溴素深加工项目。在沧州沿海建设我国氯碱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唐山沿海逐步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产品结构合理的盐化工、海洋生物化工和以溴素深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基地。

建材工业要充分发挥我省临港地区能源、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相对集中的产业群。玻璃工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玻璃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产品深加工度,努力扩大出口,使秦皇岛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玻璃生产和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沿海钢铁工业废渣,面向国内外市场,在临港地区发展水泥工业;
建筑陶瓷工业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原材料,大力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拓展我省沿海建材发展空间。

农产品加工业要充分利用秦皇岛的区位优势,依托现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食用油、饲料、淀粉、高果糖浆、赖氨酸和熟食制品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促进临港地区粮食和禽肉等农产品加工转化。充分发挥我省海洋渔业资源优势,研究开发鱼油、鱼籽酱等保健药品和出口创汇食品,搞好海产品的精深加工。

能源工业要充分利用我省三大煤炭输出港和海水冷却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加快沧东电厂、大唐王滩电厂、秦皇岛电厂三期工程和沿海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沿海风力发电工程建设,使我省沿海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

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业要依托沿海能源、钢铁、土地、海运等优势,加快数控机床、电站设备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和引进一批面向海外的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努力建成我省出口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修造船业要依托山海关造船厂,积极创造条件谋划建设30万吨船坞,构建我省大中型船舶修理制造生产基地。

3.海洋渔业

按照“限近促远,以养补捕”的战略思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渔业,调整优化海洋渔业结构。一是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双边和多边渔业合作协议,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加快改造现有渔船,淘汰超龄渔船,发展4000吨以上级大型拖网加工船、超低温延绳钓船和围网船组等大洋性渔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探捕水平,鼓励远洋过境捕捞,实施管理保护型近海捕捞,取缔拖网,全面实行捕捞许可证和禁渔期制度,限定和压缩捕捞量,保护增殖近海渔业资源。二是按照兴虾增贝、突出特色、滩海并重、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加快水产良种繁育推广,积极发展海水增养殖业,以滩涂、浅海开发利用为突破口,逐步发展深水养殖,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建设海洋牧场,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三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水产品加工业,全面推动海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海产品品质和渔业经济效益。四是加快南排河、咀东、黑沿子、新开河等中心渔港建设,对其他中小渔港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捕捞、旅游一体化花园式渔港,为我省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4.滨海旅游业

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海陆结合,大力发展秦皇岛、唐山滨海旅游度假项目,不断提高档次,进行结构升级;
利用黄骅港发展优势,开发沧州滨海旅游项目。以建设环渤海名牌海滨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现代化、国际化的海洋旅游经济带。重点谋划和开发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建设山海关—大蒲河海岸文化休闲特色景观带,提高滨海观光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积极开展赛艇、潜水、帆板、海上跳伞、滑沙、沙滩体育等参与性旅游;
谋划建设以秦皇岛观鸟游、黄金海岸及石臼坨海岛自然保护区生态游、七里海渔港民俗游、南堡和大清河盐生植物园、海岸森林公园和滨海湿地等为内容的海岸生态旅游带;
开辟秦皇岛、京唐港、天津、黄骅港海上旅游航线,丰富旅游内容;
加强冀鲁辽环渤海旅游资源的联合与协作,开辟秦皇岛—大连—烟台—秦皇岛海上旅游“金三角”航线,开辟秦皇岛至韩国海上旅游航线,形成我省沿海独具特色的旅游网络体系。

5.新兴海洋产业

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实施资源整合,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校(所),开展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抗盐耐海水植物栽培等新兴海洋产业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沿海的藻、贝、鱼类等生物资源,大力发展藻酸双酯钠、甲壳素等海洋药物,开发海洋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
充分发挥河豚鱼毒素提取技术优势,以河豚毒素镇痛药物商品化开发技术为突破口,扩大研究领域和成果应用,推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大规模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促进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分子材料、诊断试剂以及酶制剂产业的开发和生产,在秦皇岛、唐山规划建设海洋药物、食品、保健品生产基地;
依托现有大型盐场,开发建设盐藻、卤虫养殖及卤虫、虫卵加工等盐田生物工程项目。

在滨海地区的火电、化工等行业,进一步推广海水冷却、淡化技术,并逐步扩展到生产过程的洗涤、化盐、印染等领域,积极探索海水农业灌溉。在沿海大中城市、港口、临港工业区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厂,缓解淡水资源紧缺问题,鼓励海水淡化与卤水制盐相结合,形成复合型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二)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根据海洋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突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达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全面发展的目的。

1.以滨海旅游和加工业为主导的秦皇岛经济区本区东起辽宁,西至滦河口。优势海洋资源主要有滨海旅游资源,港口资源,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主要发展方向为:以秦皇岛港为依托,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国际贸易、客运港和陆海物流中心;
以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为重点,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海洋观光、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建成国际著名旅游度假区;
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关出口加工区、港东工业区和山海关造船厂为重点,打造粮油食品、金属压延、玻璃、机械装备制造和修造船五大强势产业,加快海洋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以设施养殖为重点,加快发展浅海渔业养殖。将该区建成我省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基地。

2.以临港重化工为主导的唐山经济区

本区东起滦河口,西至天津。优势海洋资源是港址资源、油气资源、海盐资源和滩涂资源,海洋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主要发展方向为:以曹妃甸港区建设为重点,建设以矿石、原油、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北方航运中心;
依托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和筹建中的曹妃甸工业园区,建设以矿石、石油为主的储运加工基地,以钢铁、能源为主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以盐化、煤化为主的化工生产基地;
以沿海四县滩涂浅海增养殖、工厂化养殖为重点,建设中国北方现代化海洋牧场及水产品加工基地,依托中心渔港,发展远洋捕捞船队,提高海洋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建成几个功能比较齐全的临海城镇,将唐山打造成海洋经济强市。

3.以滨海化工业为主导的沧州经济区

本区北起天津,南至山东。优势资源是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和海盐资源,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主要发展方向为:以黄骅港建设为重点,形成以煤炭外运为主,兼顾杂货、石油、集装箱运输的重要海上门户;
以黄骅港城为中心,以石化和盐化结合为重点,建设中国北方新型化工基地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加工制造中心;
发挥滩涂、浅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业,改善养殖结构,建设渔业生产加工基地。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我省海洋经济发展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争在大型港口建设和重要临港工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带动沿海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

(一)曹妃甸港区建设工程

曹妃甸港区是关系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全局的龙头工程,对优化华北地区生产力布局,提高我省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倾全省之力,加大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前期工作步伐,争取在2004年开工建设。

从2003年至2005年,重点建设年接卸进口矿石能力达1300万吨的20万吨级进口矿石接卸码头项目(建二备二)及全长67.75公里的疏港铁路工程;
建设完成由唐港高速公路到曹妃甸岛70.6公里通路工程、由陡河水库到曹妃甸95公里管道引水一期工程、港区供电一期工程、通讯一期工程和15平方公里的一期围海造地工程。

从2005年至2007年,重点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的港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港区供电二期工程和港区通讯二期工程。

从2007年开始,重点谋划建设25万吨级进口原油转接码头项目、1400万吨华北原油储备基地及配套输油管网项目、港区引水二期工程、港区供电三期工程和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等。谋划集装箱码头项目。

(二)唐山临港重化工基地建设工程

依托港口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在唐山临港地区重点建设钢铁、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三大基地,培育和构筑重化工加工制造业中心。

在曹妃甸临港地区,近期重点建设800万吨现代化钢铁厂工程(总规模1500万吨)、200万吨焦化厂工程、为曹妃甸进口矿石码头配套1200万吨球团和烧结工程、30万吨煤焦油工程等,2006年6月起陆续建成投产。

在京唐港临港地区,近期重点建设30万吨高纯硅酸钠项目、5万吨纳米白炭黑项目、100万吨北京炼焦化学厂迁建项目,争取2004年开工建设。远期重点谋划冷轧板、热镀锌板、彩色涂层板等重大项目,争取2006年前相继开工建设。

在南堡开发区,近期重点建设120万吨纯碱扩建、15万吨PVC等重大盐化工系列项目,60万吨甲醇等煤化工项目,3万吨浆粕、2万吨醋酸纤维等化纤项目,争取2004年前相继开工建设。远期重点谋划和建设30万吨PVC扩建、5000吨溴素深加工产品、3万吨粘胶短纤维等重大化工项目,争取2006年前相继开工建设。

(三)沧州化工基地建设工程

依托大型化工骨干企业,以重大项目为支撑,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和精细化工“三化”有机结合、生产与进出口贸易并重,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型化工基地。

重点谋划和建设30万吨甲醇等煤化工系列项目,大型乙烯、丙烯项目,10万吨丙烯腈及丙烯系列项目,27万吨硝基苯及苯系列项目,1万吨聚苯硫醚和新增10万吨能力己内酰胺等重大化工项目,争取2005年前陆续开工建设,2010年前建成投产。

(四)秦皇岛综合性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工程

秦皇岛产业基础较好,要充分发挥港口和区位优势,加快以粮油食品深加工、金属压延、玻璃深加工、机械加工制造和修造船为主的综合性临港工业基地建设。

近期重点建设大豆筛选、大米深加工、特种食用油等系列项目,年加工熟食制品18000吨项目,年产20万吨高果糖浆项目,年产3万吨赖氨酸项目,燃气轮机及电站主机加工项目,力争2005年前相继建成投产。年产45万吨大口径直缝钢管项目,首钢板材公司85万吨宽厚板技改项目,22万吨铝板带箔材项目,2万吨汽车零部件(铸件)项目,440万重箱超厚浮法玻璃项目,日产4000吨水泥项目,力争2006年前建成投产。重点谋划建设30万吨船坞,逐步形成100万吨级造船能力。

(五)海洋牧场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我省环渤海地区滩涂和浅海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无公害的扇贝养殖基地、滩贝精养基地、对虾养殖基地、河蟹养殖基地、海珍品养殖基地,创办三疣梭子蟹、河豚、毛蚶、牙鲆国家级原种场,创建中国对虾、扇贝省级良种场。在山海关至滦河口一线渔场底播贝类、投放人工鱼礁,加快建设海洋牧场,适时谋划建设曹妃甸港区围堰大型泻湖区海洋牧场。

近期重点建设年产牙鲆、大菱鲆、对虾等4500吨的3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项目,20万亩筏式养殖、20万亩滩贝精养、40万亩增殖管养的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项目,1万亩海参、3万亩海蜇、3万亩梭子蟹的海珍品养殖项目等,争取2004年开工建设,2007年前建成投产。

(六)港口物流基地建设工程

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建立陆海直通式口岸通关方式,促进海陆互动,增强港口对陆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谋划建设一批临港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在秦皇岛重点建设大型粮油储运交易中心、大型水产品交易储运中心和错季农产品交易中心;
在京唐港港区和曹妃甸港区重点建设矿石、建材和石化物流基地;
在黄骅港区重点建设化工(医药)物流基地。

加快电子海关和电子口岸的建设进程,争取在2005年底前在三大港口及依托的港城建立起以物流流转数据处理为主要功能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物流信息收集、仓储库存控制为主要功能的条形码系统(BAR—CODING)。在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物流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电子商务(EC)物流和信息(IT)物流,不断提高口岸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构筑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充分利用保税制度,谋划建设有规模、有特色的保税仓库、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在秦皇岛港和京唐港已有保税仓库的基础上,依托港口和临港开发区,扩大保税仓库规模,争取增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工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增强对国内外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为了提高沿海基础设施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承载力,要加快港口集疏运通道、供电、供水和通信等相关工程建设。近期重点建设沿海高速公路、沧黄(沧州—黄骅港)高速公路、津汕(天津—汕尾)高速公路沧州段和保沧(保定—沧州)高速公路沧州段等项目,争取2004年开工建设。供电工程近期重点建设沿海500KV电网通道,完善沿海地区220KV主网架,继续加强110KV沿海城乡电网,提高供电能力,满足负荷增长需要。供水工程重点安排“引王(快)济沧(州)”、“引滦(河)济港(京唐港)”、“引青(青龙河)济秦(秦皇岛)”三大引水工程。依托大唐王滩电厂和沧东电厂,加快海水淡化工程建设。通讯网络工程重点建设光纤传输网,加快建设宽带多媒体通信网,适时推动移动通信网升级。(八)海洋污染防治工程

重点实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控制力度,坚持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大现有沿海陆源污染物治理力度,在沿海市、县(市)建设一批污水和垃圾处理厂项目。近期重点建设曹妃甸港区、秦皇岛海港区污水处理项目和唐山市区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严格控制沿海陆源污染物排海。

加快海洋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重点谋划建设一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防治工程。近期重点实施海洋环境监测、海岸带大比例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遥感动态监测工程,提高我省海洋污染防治能力。

加强沿海重大工程项目污染防治配套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防治配套工程要与重大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五、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坚定不移地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渤海综合整治规划》,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确保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共进。

(一)海洋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和排海总量控制,到2010年各入海河流及排污口污水年入海总量控制在3亿吨,COD年入海总量控制在8万吨。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废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强海上污染源治理,健全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建立海上倾废物控制标准体系,港口、海上石油生产、船舶运输等要全部配备防油污设备和器材,实现指定地点达标排放;
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禁烧有害物质。对倾废行为实施跟踪监视,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

加强重点海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制定近岸海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重点实施洋河口、人造河口、滦河口和漳卫新河等入海河口的污染综合治理,达到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环境质量标准。

(二)海洋资源保护

重点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控制和压缩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强度,逐步实行捕捞限额制度,严格控制网具规格,彻底取缔“底拖网”,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伏季休渔制度;
适度放流增殖经济品种,人工移殖部分新品种,增加自然资源量。加强入海河口、海湾、重点渔场等海域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增殖优质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要制定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和遏制资源退化,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以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对昌黎黄金海岸、南大港、七里海泻湖等滨海湿地、石臼坨诸海岛、滨海沙堤等重要典型海洋生态系实施有效保护,建立结构合理,具有生态和旅游观光功能,各具特色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力争在现有保护区的基础上,建设北戴河海域、沧州滨海湿地特别保护区,将黄骅古贝壳堤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省海洋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此外,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要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能力建设,搞好海洋生态区域调查、评价与规划,实现保护与适度利用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不断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力争全省沿海防护林面积净增5800公顷。

(四)海洋灾害防治

加强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保护地下水资源,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深层淡水,鼓励合理开采浅层微咸水,最大限度地防止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灾害。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风暴潮、赤潮、海冰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系统,加强防潮堤坝工程建设,完善应急救助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性海难及重大海洋污损事件的能力。

六、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海洋意识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成立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发展战略研究与谋划,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规定,研究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直涉海各部门和沿海各市县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加强宣传教育,每年抓住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召开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技术培训会等,大力宣传海洋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群众海洋经济意识。

(二)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本着“谁投资、谁决策,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实业界、商业界、金融界、科技界等来我省从事海洋资源开发。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加强项目谋划与建设,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组建大型产业集团,建设大型海洋产业项目;
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特别是大型重点项目建设和高新技术开发;
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内银行贷款,拓宽投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要重点支持为改善软硬环境而进行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海洋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资源开发的研究和生产建设,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后劲。

(三)实施科技兴海,加快科技创新

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和带动作用。一是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在我省现有涉海科研单位内部,设置海洋科技开发中心,充实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有关大专院校要增强海洋科技能力建设,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办或与科研院校联合创办海洋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河北省海洋经济专家库,对我省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咨询和指导。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在我省有关大专院校增设海洋专业,培养海洋专业人才;
选拔技术骨干,到高校、省外、国外进行业务培训;
制定优惠政策,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进海洋科技人才;
普及海洋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的海洋科技素养,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三是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要做好海洋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依据;
科技部门要加强对海洋科技工作的支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示范与推广;
要加大对科技兴海的支持力度,各涉海部门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在沿海三市建立面向日、韩、东南亚,兼顾欧美的工业区,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对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投资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促进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在项目立项、建设、规划、用地、用海、融资、税收、服务、各种收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坚决清理取缔各种乱收费、滥摊派,改善投资环境。在沿海三市调整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增辟保税区、保税仓库、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增强海洋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海陆互动

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实现港口与城镇、城镇与临港工业区相互依托,协调发展,促进海陆互动。建设体现海洋文化、各具特色、高品位、生态型沿海城镇带。适应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尽快编制沿海城镇体系规划,对城镇数量、等级、规模、功能和空间布局做出总体安排与部署。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沿海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推动沿海城镇集聚,构筑沿海城镇发展轴。

(六)完善海洋法制建设,加强海域使用管理

在已有海洋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方海洋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用海、合理用海。尽快修订和制定《海域管理条例》、《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管理办法》、《海洋资源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开展海洋资源更新调查与评价,建立海洋资源利用动态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依法保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用海行为。加强海洋行政管理和执法监察队伍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海域管理和执法水平,促进海域合理、科学、有序开发。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持海洋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尽快编制《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河北省海洋生态建设规划》,鼓励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国际合作。加强陆域污染源治理,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倡科学养殖,减少面源污染。严禁海上石油、船舶、港口污染物乱排滥放。加强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海岸防护林的保护,扩大自然保护区数量和范围。制定海岸带灾害防治规划,加强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地面沉降、赤潮、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防治,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应急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公开程序:本单位审核后公开
责任部门: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