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篇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篇

发布时间: 2022-05-20 16:32:01 浏览: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篇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1

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无疑是极其不好的。艰涩的语言,犀利的文字,带给我等应试考生无数压力与烦恼。但在多次与你“深入交流”后,无疑,我逐渐迷恋上了你的语言,你的文字,你的境界。

“中国近代文坛最犀利的一支笔”,人们的评价恰到好处。无论是在祝福的爆竹声中凄惨死去的祥林嫂,还是在故乡的逝水中渐去渐远的闰土,在你落笔的那一刹那,他们都已稳稳站在纸上,呼吸着属于他们的空气。你的笔是近代中国的,是扎向那吃人的封建礼教社会的,是刺眼的光芒。

可笑的是,现在竟有游戏公司将你的人物装扮成游侠,在网游世界里闹得不亦乐乎。你能想象本该对未来绝望之极的祥林嫂红光满面行侠仗义的情景吗?你能想象本该一身穷酸书生的孔乙己挥舞着双剑的情景吗?这是对文学形象的不尊重!这是对文学作品的亵渎!

好在,这款游戏现已下线,游戏公司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受到了强烈谴责。也许,对你而言,最好的纪念,不是将你的人物做成让大众任意玩弄的形象,而是有更多人来读懂你的文字,理解你的思想,感受你的人物并尊重他们,同情他们吧。你在书写他们的一生时,一定是怀着沉郁压抑的心情写的,每一笔都凝注了最丰富、最浑厚的色彩。这样严肃而丰满的人物,又怎能作为单薄的游戏人物供玩家消遣呢?

我想,真正纪念你的方式,是接下你的笔,接替你的责任。余秋雨先生曾在《中国文脉》中评价你是近代接手中国文脉的人,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在你离开人间之际,你也希望有人能替你把这文脉传承下去吧。

也许,自你以后,世上再无第二个鲁迅,也少有人能达到你这般崇高的境界。但现代社会需要有人来接替你的笔,去呐喊,去彷徨,去做刺破黑暗的那一束光,让更多鲜活的人物站立在中国文坛上,与我们同呼吸,而不是被囚于游戏这一方小天地。

也许,这支笔仍然静卧在你的桌上,等待有人来开启。也许,这支笔正握在某只手中,向这片昏暗的大地悄然注入一股浑厚暖流。

我无法评判,却衷心祈祷它醒来。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2

先生已去了70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

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

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

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温和?暗淡?感性?这样与众不同的文章难以和现代的新新人类产生共鸣。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过这些“漂亮、雍容、缜密”的文章,说这些是“使人麻痹的”,但如今它们却都成了最流行众的,是历史嘲弄了鲁迅,还是鲁迅调侃了历史?

先生为中国文学杀出了一条血路,颇为尴尬的是,路上再也没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个性文采和犀利笔锋,让现代人难以接受。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愿让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受到委屈。

于是,我们在绞尽脑汁理解鲁迅的文章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当另一个鲁迅”的教诲。相比之下,新新人类似乎比鲁迅更富有个性,他们讨厌孔乙己、闰土呆若木鸡的形象,却宁愿喜欢“小丸子”那样“无知者无畏”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讨厌阿q的穷酸相,却宁愿追随“哈韩族”的脚步;他们讨厌涓生和子君那样反封建的呐喊,却宁愿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个性多元化的社会中,惟独鲁迅的“个性”显得如此寂寞,也许这正是“自古圣贤皆寂寞”。

鲁迅注定是寂寞的,那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在鲁镇的祝福声中逝去的祥林嫂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小黑点,随时光的流逝,被记忆封存。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3

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执著地把自己的生活、生命牢牢地和民族、时代拴在一起。他的个性极强,最痛恨奴颜媚骨;作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他解剖中华民族比谁都更切准脉搏。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但是却从来没有屈服和停顿。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和保守,都是他攻击的对象。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是一枝“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险恶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正是对国民灵魂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鲁迅不遗余力,全方位地展开对我们民族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为此,他把根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视为改造国民精神之根本任务,提出“立人”思想,即把“沙聚之邦”改造为“人国”。在他看来,只有健全的人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中国愚弱的状况,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因此,“新世纪之新精神”在于维护人的尊严,光耀人的生活,明白人生的真谛。他的“理想人性”就是彻底摆脱奴性、具有原属于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精神。

鲁迅先生不仅属于他的时代,鲁迅先生属于我们中华民族。产生过鲁迅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更是永远值得骄傲的民族。敬仰鲁迅,是一个人品位的标志。一个民族必须有不可亵渎的文化精神,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追求真理、无私无畏的强大精神力量,鲁迅先生永远是我们的民族魂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4

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中国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1936年10月19日,这位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自发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鲁迅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鲁迅,这位身材瘦小,仅生存了56年的作家,以雷霆般的力量震撼了中国乃至世界。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他获得的颂扬多,受到的攻击也多。时至今日,关于他的纷争依然沸沸扬扬。这在中国成了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

穿越了漫漫时光的隧道,穿过重重历史的变迁,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望鲁迅:他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为我们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不算太多,也没有鸿篇巨制。但就是这些,使他成为中国瞩目的文化巨人,中国现当代爱戴的作家。经过时间的过滤后,今天,当我们重新面对鲁迅,一个早在30年代20世纪30年代,编者注 最先由瞿秋白提出的命题依然凸现眼前:鲁迅是谁?

——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

鲁迅与深受凌辱欺压的普通百姓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他生命和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鲁迅从一开始写作,就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既不是因为自己写作快乐,也不是为了当一个流芳百世的大作家。鲁迅评价高尔基时说过:“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其实,这也是鲁迅自己的写照。

鲁迅生活在中国近代屈辱、衰败的时期。“风雨如磬”、“寒凝大地”、“万家墨面”,鲁迅用这些沉痛的词句,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就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大搏斗中,青年鲁迅孜孜以求探寻着解救民族和百姓的“良方”。到最后,他拿起的是笔。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笔投身到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5

鲁迅于1881年八月初三出生。1886年入私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大人都称 鲁迅为“胡羊尾巴”。赞扬鲁迅小而灵活。1892年正月,鲁迅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在塾中,喜欢趁空余时间描画,并搜集图画。

在上学时,鲁迅因给父亲买药而迟到被先生批评,后来他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从此再没有迟到。鲁迅外公家在安桥头,聚族而居。1893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鲁迅祖父从北京回到家。秋,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犯事下狱,父亲周伯宜公又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间很多年。1896年九月初六日父亲伯宜去世,时年三十七。父亲去世后,家境越发艰难。1898年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愤而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课余阅读译本新书,尤其喜欢小说,有时候会外出骑马。1920年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这一年1月至3月间,鲁迅先生撰有名诗《自题小像》。

1920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在日本学习期间,接受了革命(revolution)思想,故取笔名鲁迅(Lution),以表达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局面的决心。课余喜欢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其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1920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1920年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去世,年六十八。1920年八月,往仙台入医科专门学校肄业。1920年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再次去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弃医从文。1920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因为预算不够而没有印刷,后来为《河南》杂志撰文。1920年师从章太炎先生炳麟,为“光复会”会员,并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国外小说。1920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1920年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6

爱国故事:杨靖宇临危不惧

1940年2月,在风雪弥漫、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日本强盗把他的遗体运到医院解剖,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杨靖宇就是靠吃这些东西,坚持战斗的。

#481594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7

坦率地说,至今我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仍是非常浅薄的,我甚至还没有完全、真正地嚼透先生的伟大。在我眼里,先生实质上更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大思想家或者更伟大、更神圣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先生的作品文字中,体现出来的都是我们不能轻易揭示的一些东西,能够在平凡的文字和叙述中,把人物的思想心理进行彻底的揭露,实可谓是能看透别人的心理。不过,我想这样也好,去掉后人加在先生身上的光环或许能够减轻谈论时的心理压力。

对待先生的心态,可以说是“敬而远之”。我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先生残酷地剥去我们身上的伪装,揭示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弱点,时常令人感到坐立不安;加上自己的惰性在作怪,我真的惧怕先生的冷峻与严苛。先生能够把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透彻的分析,而且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所谓的“真、善、美”进行彻底的批判,脱去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假壳”,让其在批判中获得被救赎、被改造的可能。同时,我们也为先生作品中那消磨不尽的痛苦而困惑,换句话说,我们简直不会甚至无法欣赏这种悲剧之美,无法分享先生在人生角斗中得到的生命沉酣的大欢喜。

诚然,我们钦慕先生那样“无所顾忌的生活,无所顾忌地去爱、去恨、冷嘲热讽,坦荡地面对着别人的热舌头、冷唾沫,让他们去说,去诬蔑去以为”,然而现实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否定和困惑。尽管我们看到了诸种弊病,可是我们不敢反抗,当然也反抗不了。在先生的悲哀中我们也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以先生为师,能真学先生吗?想想先生的精神十字架,可能太沉重,我们背负不起。

我想这也许是正确的。作为年轻人,我们只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何必人为的去加重生活的砝码呢?我们没有必要脱下T恤牛仔,换上长衫,把自己关在“铁屋子”里去体味那一份苦涩。当然,我们也不怕生活的沉重,也决不会轻意去逃避。我们很欣赏先生那种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精神,但为何不能更超脱一些,多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平等与慈和不知先生是如何认为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先生,学习先生,但我们却没有必要用先生背负的历史包袱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追求一种悲剧式的精神境界。少一点因袭以往的顾虑与牵挂,多一些对未来的高瞻远瞩,这样我想先生恐怕也不会斥责我们的莽撞。

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生活是可悲的,我却宁愿让自己的心流浪而不去模仿别人生活。我敬仰先生之人格,却不喜欢先生的性格。我想,我从先生那里所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热情,而是一种毅力,一种促使我们一步步向前走而决不停留下的力量。“遇见深林,可以辟为平地;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这对于正在刻苦学习、奋斗,不久也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便是极大的收获:以先生独立不依的精神和奋然前行的毅力,尽可能少地为自己设立羁绊,开拓自己的道路,或许这就是先生现在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先生踯躅于荒原之中,孑然回顾,苍茫无及。这是一幅极富于象征意义的生命图像。没有对话者,这是思想者的孤独;无法直面的人生,这是思想者永恒的困惑。在孤独这座祭坛上,几乎所有伟人和思想者都要走上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生命的造型就是一群沉溺孤独的羁旅者。

在先生这样的大境界面前,我们永远只是蹒跚学步的稚童。

鲁迅爱国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篇8

八达岭上一堵斑驳的城墙,站在透蓝如洗的天空下,伫立在青色的莽原上,久久停驻。

莽原上的草,烧不尽,岁月的荣枯磨灭不了它们,一季又一季,它们青葱在漫山遍野,翠绿在石缝边,古道旁,就像先生一样。

自从先生东渡日本求学,就走上了他人生的坚守之路。

先生坐在学校一片沉寂的礼堂,前面的幕布上在投放电影,虽然有电影里的人声,可是对于先生来说,是死寂的。幕布上,俄国人在残忍地屠杀中国人,一群国人拖着丑陋的长辫,麻木地观看,拍手……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怎能这样?不,不!应有新的精神和生活!先生坚定了忧国忧民的心,他要把国人从麻木中拯救!

后来啊,先生坐上了一条没有归路的船。

月色正浓的夜,潺潺的水在脚底船周流淌。先生不眠,站在宽宽的甲板上,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船边还泛起白沫,他想,一生与故乡故人,就这么越行越远了,幼时与友人的亲密已鞭长莫及,万恶的封建礼教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让他们天涯两隔,冥冥中,海边碧绿的沙地,离他越来越远……不,不,面对这一切先生怎能麻木!对,要有新的精神,新的生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光漂流到一个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时代。

国民党在国内大肆围剿“共匪”。那个大雪飘满世界角落的冬天。先生收到一封信和一束文稿,署名方_志敏——那是一封凝聚着共产党人鲜血的信,米汤写就的文字上,承载了太多的重量。先生谨慎地将信收在自己身边,承担起了一份重量,没有什么,他担得起。在他的生命垂危,巨星即将陨落的时刻,先生将信交给了共产党。他守住了!

其实先生并没有必要以近乎生命的代价来坚守,他什么都不缺,他有娇妻爱子,他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先生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不只为生活。

先生坐在伸出两个枝丫下的藤椅上,穿着长衫,留着一字胡,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用一生去坚守这目光的含义:国家不能贫弱,国民不能麻木,要有新的精神与生活!

先生坚守住了忧国忧民的心与人格。他把部分坚守成了那城墙,那草,在心中最美的地方,灵动而永恒。世界记住了先生的名字——鲁迅!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