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山东省)2019年安丘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安丘巡查

(山东省)2019年安丘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安丘巡查

发布时间: 2021-10-09 12:21:34 浏览: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4月19日在安丘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安丘市人民政府市长 杜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迎难而上,担当实干,奋力开创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8亿元,增长11%。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项目、转动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7:38.1:47.2。工业质效稳步提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攻坚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新引进农谷科技园等过亿元项目47个,加快歌尔精密制造三期等106个过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9.8亿元。景酒智能生产配制中心等25个项目列入省、潍坊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盛瑞智能金属成型中心入选省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了占地3.3万亩的五大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了产业转型发展新空间,落户项目36个。全面开展工业企业综合评价,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两群”企业,新发展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设立3000万元技改引导基金,撬动企业技改投入140亿元,“上云”企业达到564家,91个项目列入省、潍坊市企业技改重点项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增长18.7%,内涵式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转型步伐加快。以安全、高效、绿色、优质为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农业增加值134.5亿元。大力培育农业“新六产”,规划建设“安丘农谷”,引进沃华农业科技工厂化育苗中心、农谷物流园等产业融合项目,创建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沃华农业科技获评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加快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新发展高效大棚2.6万亩、特色林果基地2万亩,引进推广良种良法210个。投资21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830亩。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战略,新建改造标准化种养基地54个,全域推行“双准入一准出”制度,创建为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年出口蔬菜40.8亿元,分别占潍坊市的71%、山东省的22%。突出品牌引领优质优价,“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包装运营农产品89种,争创“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柘山板栗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实施了齐鲁桃海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华夏庄园等30个重点休闲农庄,齐鲁酒地健康小镇创建为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合力牧场入选首批国家休闲观光牧场。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81万平方米,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建筑业十强县。大力培育以“医养结合”为主的健康养老业,通过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评审,颐乐园老年安养中心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力拓空间、补短板,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扩容提升中心城区。坚持“组团式”开发、“集中式”安置,规划实施了“八大片区”棚改拆迁,搬迁整村15个、3679户,腾出发展空间1.1万亩;投资46亿元,启动了贾戈、汶中等片区棚改安置楼建设154万平方米,以河为轴的中心城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投资2.6亿元,新修改造东外环北延、北外环东延、和平路东延、新安路南延等城市道路16条,打造了北联东扩的空间优势。贯穿市境南北的潍日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安丘没有高速的历史。投资1.1亿元,购置运营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启动了城乡交通一体化,优化了交通布局,降低了群众出行费用。改造老旧小区9.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384户。在全省率先推行城市管理“非接触性”执法,有效破解城管执法难题,入选全省2018年“20大最受关注改革创新案例”。拆除违法建设55.3万平方米,城区深度保洁面积达到11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投资2.3亿元,完成32.8公里潍日高速安丘段绿化,汶河上下游生态绿化和17条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20万平方米,城区环境更加秀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关停“散乱污”企业43家,建成12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5天,比2017年增加21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对灾后汶河、渠河等河流进行清理整治,启动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广施用有机肥8万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获评省级网格化环境监管示范市,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全力抓好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一批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绿满安丘”国土绿化行动,成片造林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7平方公里。天蓝、水碧、岸绿、城美的人居环境初步形成,安丘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全面提升生活品质。聚焦教育、卫生、就业、食品安全和平安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38.4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3%。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锦凌小学等学校6处,建成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6处,87处农村学校“全面改薄”项目顺利完成,新招考教师120名。“健康安丘”扎实推进,人民医院新院二期主体竣工,2处镇级医养结合卫生院、45处农村标准化社区卫生室建成投用,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举办潍坊市级以上体育赛事11项,体育健身器材实现村居全覆盖。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市民之家”基本建成,市图书馆晋升国家一级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在辉渠留山建成开馆,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新建投资100万元以上产业扶贫项目15个,发放收益资金1328.6万元,303户、594名新识别和返贫贫困群众全部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2.9亿元,直接扶持创业2961人,新增城镇就业8824人。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22个。扎实开展“双安双创”,被评为省食品安全市。狠抓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被评为省综合减灾示范市。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促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大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推行“一站引导、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模式,压缩审批时限45%。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226个自然村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其中998个村完成改制。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创建为全国财政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县。深入实施企业创新“五个一”行动,23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6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比年初提高3.96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对外开放,被认定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蔬菜),完成进出口总额65亿元、增长7.5%。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东营银行安丘支行开业运营,54家企业在齐鲁、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全年新增贷款26.5亿元。深入开展土地“三项试点”,报批各类建设用地8233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805亩,验收整治挖潜土地3078亩。聚力培强“第一资源”,新设2处海外人才工作站,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41人。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抓增收、优环境,乡村振兴开局有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家、示范农场4家;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2600万元,扶持种植大户购置大型农机具859台(套);深入实施大葱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参保面积达到8.6万亩,赔偿葱农4500万元,保障了农民稳定收益。投资1.5亿元,改造提升重点农村公路3条30.5公里,创建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220千伏温泉输变电等一批重点电力工程,改造提升农村低压电网399公里。深入开展美丽村居建设三年行动,对别家屯等首批28个示范村进行集中打造,郚山镇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小镇,柘山镇张家宅村入选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凌河镇石家庄村、大盛镇牛沐村被确定为“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全面开展农村“三清”工作,清收集体尾欠1245.8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286万元。创新推行“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巾帼美家”等活动,四德榜、道德讲堂、精神文明宣传栏和村民文明公约实现村居全覆盖,乡村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打造务实、高效、创新、法治、廉洁人民政府为目标,以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持续用力,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把民主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件、政协委员提案121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受理行政复议案件79件,审核政府合同105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15次,创建为全省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市。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受理群众反映事项5.7万件,一次性办结率达到97%。创新推行涉企重点问题定期会商解决机制,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历史难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地震气象、双拥共建、广播影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去年8月,受“温比亚”台风影响,我市遭受1974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市共有18.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8亿元。天灾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面对严重灾情,我们用信念铸就坚强,干群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灾救灾一线,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抢修水毁基础设施,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目睹受灾家园,我们用担当凝聚力量,不等不靠,举全市之力,以必胜信心,全面打响灾后重建攻坚战,向上争取各类资金2.6亿元,1595户因灾倒损房屋和4584个倒损农业大棚全部完成修复重建,7个洪涝、地质灾害村启动整体迁建,总投资5.9亿元的水毁水利设施、道路桥涵修复重建工程按时序加快推进。心系受灾群众,我们用真情凝结关爱,及时发放救助资金6808.5万元和棉被、粮、油等生活物资,组织1671名市镇干部与受灾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开展了5次全覆盖慰民走访,确保了每名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阶段性胜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苦干实干、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始终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来安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和劳动者,向所有关心帮助安丘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传统产业占比大、层次低、全要素生产率不高,新兴产业体量小、支撑能力不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任重道远;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乡村基层基础薄弱,资金资源投入较少,农民收入增长不快,振兴发展的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2019年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安丘借势发力、进位争先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加快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潍坊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一)加速动能转换,更高质量做强实体经济。以项目为核心,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在存量上求提升、增量上求优质、结构上求优化,全面增强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快增量崛起。精准推进“双招双引”,聚焦省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着力招引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科技型、税源型项目。突出安全环保、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关键指标,完善招商项目预审评估机制,确保招商项目质量。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4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启动实施“雁归工程”,制定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更多安丘籍企业家返乡创业。推行“项目+人才”柔性引才模式,以项目带动高端人才、核心技术等先进要素集聚,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以上。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集中开工、百日会战、项目包靠、手续代办等推进机制,集中抓好歌尔精密制造电子材料集约化处理、渠风食品小麦高值化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潍坊市级以上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0个以上。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以基础完善、功能提升、项目引进为重点,持续推进安丘创智谷、复合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集聚更多优势项目,承载起未来我市产业发展新动能。

  深化存量变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重,支持企业以“两化融合”为重点,引进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更换新装备;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以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为抓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年内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60个以上,推动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工业“老树发新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放量增长。加快培育服务经济,全域旅游,突出抓好齐鲁桃海小镇、尚庄乡情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建设,创建A级景区村庄15个,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现代物流,加快农谷物流园、韵达和圆通山东快递电商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搭建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物流总部中心;健康养老,抓好龙湖智谷·康养小镇、质子医养产业园建设,扩建福乐托老院,推进医养融合化、养老社会化发展,打造区域健康养生养老福地;电子商务,推广“乡村赋能”模式,加快特色农产品上行,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好品山东”等平台全面“触网”,电商交易额达到420亿元以上。

  强化要素支撑。坚持稳定存量、扩大增量,发挥融资担保平台作用,为经营状况良好、资金暂时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市场化过桥转贷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贷款到期后无缝续贷;加快“企行通”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建立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体系,妥善处置企业流动性、担保圈等风险隐患。持续抓好土地“三项试点”,年内报批建设用地3000亩以上。深入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下决心处置一批“僵尸企业”,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鼓励企业“零增地”发展,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高亩均土地贡献率。严格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大力整治“大棚房”等违法违规用地,实现土地使用规范有序。充分发挥职业中专、电商技能实训中心等平台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4000人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深化减税降费措施,严厉查处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深化“诚信安丘”建设,突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强对企业家的关爱和培养,全力打造本土企业家队伍,营造学习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常态化落实“双千”走访和涉企问题会商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家,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企业家,与企业家一道,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诚信守法抓转型。

  (二)聚焦“三生三美”,更富成效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20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聚焦生产美产业强,建设富裕乡村。以特、精、优为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优化生产体系。坚持质量兴农,深入实施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面落实“双准入一准出”制度,进一步提升“安丘模式”,叫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突出科技强农,大力引进农业良种良法,新建扩建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搭建一批农技研发推广平台,引进推广良种良法 120个以上。实施品牌富农,完善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持续抓好“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推广,推进农产品优质优价。强化基础惠农,以“旱能浇、涝能排”为目标,抓好国家千亿斤粮、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5.5万亩。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安丘农谷建设,统筹涉农资金、优质项目向园区集中,打造产业振兴龙头。积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培育农业“新六产”,加快建成一批休闲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新增一批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畜禽养殖示范场,新发展文冠果、大樱桃、大桃等特色林果基地3万亩以上。加快农业大数据平台、“海尔·安丘”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提高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完善经营体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有效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运行质量,每个行业均建立合作社联合社,新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社和品牌社30家、示范农场30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0万亩。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状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生态美环境优,建设美丽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农村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庄通达、路面状况改善及客运站点建设“四项工程”。投资2.4亿元,完成220千伏温泉输变电工程和配出线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供电线路492公里。打造美丽村居。深入开展“美丽村居建设三年行动”,按照“鲁派民居”样板标准,对前后十字路、北南戈、南逯等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争创潍坊市级美丽宜居村庄3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优化人居环境。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庭院”延伸。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涉农街道改厕2400户。启动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大农村清洁保洁力度,打造美丽村居本色。

  聚焦生活美家园好,建设和谐乡村。按照“五化、八通、八有”标准,全面提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水平。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社区标准化综合文化中心104处、镇村历史文化展室10处。组织好“文化四下乡”活动,完成农村电影放映、送戏下乡1万场次以上。全面推行“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完善提升“阳光议事日”“三务公开”“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制度,成立镇村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提升乡村“微自治”水平。积极推动镇村志书编修和史馆建设,留住历史,传承文明。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新时代淳美乡风。

  (三)践行绿色发展,更高标准建设美丽安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把生态建设贯穿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呵护好安丘的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健全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扎实开展污染源普查和环境监测监控,推进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铁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抓好中央、省和潍坊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扎实落实“四减四增”任务,持续巩固环境治理成果。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散煤治理,抓好秸秆禁烧,强化“散乱污”企业动态监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力争 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2%和5%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投资1.5亿元,提标改造市污水处理厂、景芝污水处理厂。投资9600万元,实施牟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狠抓河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3个国家级试点,减少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2%以上,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6.3万亩。投资5.9亿元,启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提升生态涵养能力。坚持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护,启动实施“绿护三区”行动,重点抓好造林绿化“十大工程”,完成成片造林2万亩以上,逐步打造城区、镇区、社区三级绿化生态屏障。开展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小停车场“四小”工程建设,实施小汶河、东外环等景观绿化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高标准绿化安孔路、朱孔路、歌尔路等新修道路30.5公里,对206国道、下小路等150公里的道路绿化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全域绿色长廊、多彩花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平方公里。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编制“三线一单”,严把招商项目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严格落实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年内实现排污许可证重点行业全覆盖。健全节能降耗预警调控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投入,提高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水平,确保万元GDP能耗下降2%以上。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强力推进城市综合节水,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提高用水效率。

  (四)深化改革开放,更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将改革红利、开放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创新创业、企业投资、便民服务等方面的难点、堵点、痛点,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积极推动审批服务事项下沉,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广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照后减证”,打造市场准入便利化链条,新增市场主体8000个以上。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要求完成市级机构改革,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科学设置政府部门和内设机构,优化职能配置,理顺权责关系,打造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加快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扩权强镇,提高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局队合一”执法体系,探索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办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启动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打破城乡资本流通壁垒。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积极争取大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主动适应税制改革变化,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加大税源培育和管控力度,提升税收征管效能。完善财政投融资机制,严格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化解政府存量债务;规范国有公司运营管理,提升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科学实施PPP项目,拓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资渠道。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外贸预警、政策辅导和法律援助,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加快农副产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重点产品走出去,持续扩大出口规模;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能源资源进口,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70亿元。拓宽外资利用渠道,立足食品加工、物流、康养、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引洽谈力度,力争在吸引境外资金上实现新突破。

  (五)致力共建共享,更实举措增进群众福祉。立足于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共享发展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优化公共服务促均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扎实推进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深化“健康安丘”建设,建成投用人民医院新院二期,启动建设市立医院新院,推进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抓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对永安路、汶水路等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完成206国道东外环北延,启动实施206国道景芝镇区改线和206国道大中修工程,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实施“汽改水”工程,有序推进城区供热管网建设,提升城市集中供热质量。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启用“市民之家”,扎实推进综合档案馆建设,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织密保障网络兜底线。深入推进城市片区组团开发,加快棚改安置楼建设,确保群众按期回迁入住。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7800人以上。聚焦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做好因病致贫返贫、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高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和百岁老人长寿补贴标准,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社会氛围。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困难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代缴标准,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

  创新社会治理保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域推进“双安双创”,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扩大“阳光厨房”覆盖面,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盗抢骗和涉众型经济犯罪。健全社会风险评估体系,推广实施“听证+”模式,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打赢灾后重建攻坚战。全面落实省、潍坊市8个方面30条政策,5月底前完成水库、拦河闸坝、河道、农田排涝等水利设施重建任务,7月底前完成农村公路、桥梁、涵洞修复重建,8月底前7个整村迁建项目全部达到入住条件。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始终如一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奋发作为,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始终保持忠诚坚定的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省、潍坊市和市委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政令畅通,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始终恪守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准确把握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增强依法用权、依法履职意识,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完善落实公众参与、法律顾问、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确保政府行为于法有据。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七五普法”。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和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始终秉持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在精准精细、创新创造上狠下功夫,善学善谋、善作善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全年在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下决心转变会风文风,全年会议、文件、简报数量均压减三分之一以上。全面推行“点对点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强化重大部署、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提高政府执行力。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热线、行风在线等交流平台,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

  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从政底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政资金更多用于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以及工程建设、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戮力攻坚、拼搏实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报告有关情况说明

  1.第2页第6行:“两群”企业,即行业龙头企业群和“隐形冠军”企业群。

  2.第2页第6行:“隐形冠军”企业,指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但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

  3.第2页第7行:“瞪羚”企业,指高成长、跳跃式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4.第2页第20行:“双准入一准出”制度,即农化投入品备案准入制度,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

  5.第4页第19行:“全面改薄”,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简称。

  6.第5页第18行:企业创新“五个一”行动,即每个重点企业拥有一支科研队伍、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联合一家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转化一项科技成果、申请一项发明专利。

  7.第6页第3行:土地“三项试点”,即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8.第6页第14行:“四好农村路”,是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简称。

  9.第6页第19行:农村“三清”,指清理村级合同、清理集体尾欠、清理闲置资产资源。

  10.第10页第6行:“十强”产业,指山东省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5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5大优势产业。

  11.第11页第16行:“好品山东”,指在山东省政府的引导支持下,由省工信厅建设的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性质的山东名优制造业产品门户网站,旨在帮助山东企业提升网络营销水平,打造与“好客山东”相呼应的山东制造业产品整体品牌。

  12.第12页第9行:十大专项行动,即优化企业开办、优化不动产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简化水气暖报装、简化获得电力、便捷获得信贷、优化政务服务、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推进信息共享、营商环境评价等10个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项行动。

  13.第13页第20行:“三权分置”,指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14.第14页第17行:“五化、八通、八有”,五化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八通即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油路、通宽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八有即有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室、警务室、超市、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

  15.第14页第22行:“三务公开”,指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定期公开。

  16.第15页第13行:“四减四增”,即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17.第16页第4行:造林绿化“十大工程”,即森林乡镇(街区)创建工程、森林村(居)创建工程、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河流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山区生态绿化工程、文冠果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大樱桃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桃产业体系建设工程、林业科技人才工程和绿化用地保障工程等10个造林绿化工程。

  18.第16页第14行:“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

  19.第19页第14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