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人民英雄张伯礼,心得体会6篇

人民英雄张伯礼,心得体会6篇

发布时间: 2022-06-12 10:32:02 浏览: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6篇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篇1

自抗疫人民战争打响,这位中医大家挺身最前线,老当益壮、当仁不让,以“中药漫灌”的理念,科学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诠释了阻击疫情关键时刻一个中医药科学家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仁心大爱,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从天津来到湖北,以科学报国的精神,充分发扬中医药特长,在疫情阻击战中指导建起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率领由来自天津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书写了挑战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为新冠病毒患者解除病痛,为阻击疫情蔓延争取了主动和时间,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魅力,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抗击疫情中的功力和成效。

张伯礼院士身患胆石症,在抗疫斗争前线微创切除胆囊,成为“无胆英雄”,他不曾从抗疫火线退下,而是毅然坚守,而且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也来到武汉,父子在一线红区共同抗击疫魔,如此情节,多么感人!

张伯礼院士是一位英勇无畏、敢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抗疫英雄,一位白衣天使的代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代表,一位天津人的代表。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必将激励我们把抗疫斗争进行到底,夺取最后的胜利。

张伯礼院士离汉前写诗告别

4月16日,江夏方舱医院总顾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凯旋,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电话,要求当晚到武汉。72岁的张伯礼不惧危险,来到武汉。

1月27日开始,张伯礼院士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

创建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推动中医治疗新冠肺炎

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该“中医国家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组成。随队进驻的还有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其他休舱转诊他院。

据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张院士作为总顾问,带领刘清泉院长及五省市400多中医专家,奋战在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他亲自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每一位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的透湿。

晚上,张伯礼院士又召集五省市几名知名中医专家会诊,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制定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一号方、二号方。后期,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基本做到了“一人一方”。

据张伯礼院士自己介绍江夏方舱医院有564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29%),五个中医医疗队(中医国家队)整建制接管。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除了吃中药还要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帖,做针灸,中医疗法全套都上。截止到“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明用中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的目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患者用的药,主要是宣肺败毒、淸肺排毒汤,再就是少数配方颗粒(中成药)。像密切接触的、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人,用中成药,如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针剂则用血必净。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说“张院长亲自带领一支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他的全程、深入推动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史无前例的”。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篇2

“我的最大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越我的学生”

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梁何利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40多万元奖金,设立“勇搏”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培养出站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他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出自他的一名残疾学生。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过硬、学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问疑精神和专业实践,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从他的身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从中学到了他为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一次,他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在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为此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他说:“只要实验能取得进展,抽点儿血不算什么!”

多年来,张伯礼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草案)》,提交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讨论,2009年获审议通过,并向全世界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篇3

“我的最大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越我的学生”

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梁何利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40多万元奖金,设立“勇搏”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培养出站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他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出自他的一名残疾学生。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过硬、学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问疑精神和专业实践,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从他的身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从中学到了他为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一次,他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在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为此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他说:“只要实验能取得进展,抽点儿血不算什么!”

多年来,张伯礼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草案)》,提交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讨论,2009年获审议通过,并向全世界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篇4

在本该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日子中,突然传出武汉正在与病毒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消息。

害怕吗?广播里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则”,每个村子门口的警戒线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员行踪登记,新闻报纸上铺天盖地持续了两个月的报....

战场上的士兵不能临阵退缩,“领导阶层”的人站起来了,医生护士,他们在我们缩在保护我们的小房子的时候,向前走,从安全区到方舱医院,从普通衣服到防护服。

冒着极大的恐惧,推迟临期的婚礼,瞒着担心的父母,他们本着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能漠视生命被摧害的这一基本原则,一点点往前冲。

张伯礼校长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在生死关头,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他穿起防护服,面对病毒,不言恐惧。这种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大爱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感谢张伯礼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逆行的时刻;什么是一个学者该担当的责任。也感谢您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春节原本是团圆的日子,却依旧有许多勇敢的战士们写下请战书,不顾一切奔向抗“疫”—-线的队伍中。多亏有了他们,我们将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当看到有关医务工作者的报道,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五味杂陈。有担忧、期盼、感动,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感恩”。

经过这次考验,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篇5

“我的最大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越我的学生”

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梁何利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40多万元奖金,设立“勇搏”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培养出站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他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出自他的一名残疾学生。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过硬、学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问疑精神和专业实践,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从他的身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从中学到了他为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一次,他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在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为此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他说:“只要实验能取得进展,抽点儿血不算什么!”

多年来,张伯礼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草案)》,提交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讨论,2009年获审议通过,并向全世界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人民英雄张伯礼 心得体会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貌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柑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时代楷模张伯礼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笔者被张伯礼院士奋力抗疫的先进事迹所感染。自抗疫人民战争打响,这位中医大家挺身最前线,老当益壮、当仁不让,以“中药漫灌”的理念,科学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诠释了阻击疫情关键时刻一个中医药科学家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仁心大爱,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从天津来到湖北,以科学报国的精神,充分发扬中医药特长,在疫情阻击战中指导建起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率领由来自天津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书写了挑战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为新冠病毒患者解除病痛,为阻击疫情蔓延争取了主动和时间,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魅力,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抗击疫情中的功力和成效。

张伯礼院士身患胆石症,在抗疫斗争前线微创切除胆囊,成为“无胆英雄”,他不曾从抗疫火线退下,而是毅然坚守,而且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也来到武汉,父子在一线红区共同抗击疫魔,如此情节,多么感人!

张伯礼院士是一位英勇无畏、敢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抗疫英雄,一位白衣天使的代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代表,一位天津人的代表。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必将激励我们把抗疫斗争进行到底,夺取最后的胜利。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