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医生的英雄事迹8篇

医生的英雄事迹8篇

发布时间: 2022-06-08 10:08:01 浏览:

医生的英雄事迹8篇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1

疫情如山 他超额辟出204张收治床位 只因“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

1月21日,武昌医院被定为武汉市定点发热医院,要求3天内完成改造,提供300张床位收治发热患者。

疫情紧急!收到通知半小时后,刘智明迅速召集职能部门、医技部门商议方案,随后又召开全院动员会、部署会。

“这是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医院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

会上,刘智明神情坚定,言辞铿锵。宛如一名英勇战士无畏生死的神情,永远定格在武昌医院干部职工心中。

会后,武昌医院全体医护职工投入一场生死时速式的战斗。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座“大山”:

——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转移工作,其中危重病人30余名。

——对武昌医院西院区进行整体改造,建好300张隔离床位。

刘智明忙而不乱,迅速联系武汉市第三医院接收患者;同时,将499名患者分为病重特护型、普通型和轻症型3种,分类转移以提升效率。

救护车不够,他紧急向上级申请,协调武汉市急救中心车辆;人手不足,他调集全院干部职工齐上阵。

3天里,数十辆救护车往来奔忙,将一名名病患送往其他救治医院。急促的笛声从白天响到的凌晨,刘智明一直守在医院,不眠不休。

紧接着,就是病房改造。“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能多一张就能多救一条命!”刘智明仔细研究院内感染专家提出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设计“三区两通道”,带领职工腾挪再造、反复设计,硬生生从“巴掌大”的西院区里腾出了504张床位,超额辟出204张床位,比上级要求增加近七成。

病毒汹涌 他保护千余医护人员低感染 只要“用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疫’”

1月23日,504张床位如期投入使用,接诊发热患者。

大批病人涌入医院,头几天门诊量瞬间暴增至每日1000人次以上。门诊47位医生齐上阵,仍然无法应付。而全院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生分别只有7位和6位,专业医生严重不足。面对汹涌的人潮,刘智明迅速调集内、外、妇、儿科医生进行培训,紧急充实到一线。

此时,一股不安的情绪在医护人员中“萌发”:自己并非呼吸科、传染科专业,跨学科接诊,会不会有危险?

刘智明发觉这一趋势后,不断用行动和言语来安抚医护人员的心理:“改造过程中,我们请了最权威的院感专家进行设计,‘三区两通道’只要严格执行,绝对安全。”“医院一定会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筹措物资,确保防护物资充足。”

刘智明的话,如一颗定心丸,让医护人员安了心,集中精力投入抗疫战斗之中。随着各项救治举措推进,武昌医院接诊秩序逐步有序平稳。

“武昌医院战线长、任务重,在只有少量外地医疗队支援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还承担了血透、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工作,三大院区收治患者约千人。”医院纪委书记洪毅说,武昌医院作为三级医院,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能够坚守至今,与刘智明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息息相关。

他介绍,截至2月20日,该院共有408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1034名在职员工中被感染者为26人,2.5%的感染率远低于平均水平,且未发生一起聚集性感染。

生死之间 他拒绝妻子陪护 谢绝插管治疗 只为“千万不要感染别人!”

1月24日,刘智明病倒,住进武昌医院的ICU病房,随后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

20多天后,面对刘智明的不幸辞世,同事们仍在回忆他感染前后忙碌的身影,“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让他早点防护、早点休息、早点治疗,说不定就能好了!”

洪毅回忆,今年1月以来,随着武昌医院收治重症患者增多,刘智明常去ICU病房对重症患者进行会诊,“那时候对新冠肺炎还不甚了解,刘院长的防护没有升级,也许就是那时不幸感染的。”

只有刘智明的妻子、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蔡利萍知道,早在1月21日接到改造任务之前,刘智明已持续低烧了一周。

1月24日,刘智明入院。1月27日,蔡利萍所在的院区也开始接收发热患者。肩上重担千钧,她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微信与丈夫联系,互道关切之情。

2月4日,蔡利萍连续4次给刘智明拨打视频通话,都没有接通,只好留言鼓励,“老公,你要加油。”

隔了一小时,刘智明才回复,“折腾了一晚上……我以为我要死了,缺氧。今早打了呼吸机,好多了!”

妻子问:“要我去照顾你吗?”

刘智明坚定回答:“不要。”

洪毅说,那时刘智明病情相对稳定,“他更关心的是别人有没有感染。”

“我们进病房探望,刘院长第一句话就问我们的情况,得知我们没有被感染,他特别高兴。”回忆起那一幕,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泣不成声,“当时护士长在刘院长手心写了‘加油’两字,他把拳头握得紧紧的,说会加油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2月11日,刘智明51岁生日,他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几件大事值得纪念——ICU医护团队为我在病床上过了个生日;剃了个大光头;离开呼吸机12小时以上。”

2月13日,刘智明病情突然加重。已到生死一线之间,他却反复强调,“就算死了,也不要给我插管!”

洪毅解释,武昌医院ICU病房不是负压病房,医生进行插管治疗容易形成气溶胶传播,非常危险,“刘院长深知这一点,这个时候还惦记着同事安危。”

2月14日,刘智明转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先后接受了气管插管治疗、ECMO体外循环机抢救,最终于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去世。

英雄逝去 他留下无数精神财富 正汇聚成众志成城、驱疫安邦的战“疫”精神

三天来,刘智明的亲友、师长、同事、下属都在努力回忆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

他的专业启蒙老师、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涂汉军深夜发文悼念学生,“哪有天生的英雄?哪有天降的勇士?只不过是危急关头,有人负重前行,甘愿挺身而出,甘愿奉献牺牲!”

他的同事、医院纪委书记洪毅至今还记得刘智明对他的寄语,“大家一起好好干,早日让武昌医院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就在前不久,武昌医院新院区一期大楼已经封顶,二、三期规划已经完成,“蓝图已经绘就,他却见不到了……”

他的下属、武昌医院消化内科徐瑞杰发了一则朋友圈怀念院长,“今天有些恍惚,总不时张望电梯口,好希望像往常一样,一抬头您从电梯出来,径直走到护士站,面带微笑地问我,病区都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吗?”

英雄已逝,斯人已矣。但战“疫”总攻已然打响。

站在春天已来临的武昌医院里,看着病患有序排队入院接受检查时眼中燃起的生命希望,看着医护人员强忍悲痛仍坚守一线的昂扬斗志,我们能够感受到,刘智明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留下的点点滴滴,正汇聚成“治病救人、驱疫安邦”的战“疫”精神,激励着无数医务工作者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正如武昌医院一位医护人员所说,“万般不舍,您还是走了。您会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永远照耀着我们!”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2

张锦

2003年3月,当“非典”传播到北京时,医院成立了收治“非典”的发热专业门诊。刚刚结束人大、政协两会服务,已经半个月没有休息的张锦正准备休假带父亲外出旅游为他庆祝生日时,偶然回科得知科里要派人去发热门诊时,她积极请战,作为护士第一个报名,第一个进了发热门诊,

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在去发热门诊之前,妈妈问她:“知不知道有被传染的危险?”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她,深知SARS的传染性极强,而且广东已有医务工作者因感染SARS而牺牲的报道见报,她清楚地明白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危险性有多大,

但她却对妈妈说:“知道。但我是团支部书记,我有责任和义务带头完成这项任务。”在发热门诊,她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服务,十分负责地做各种治疗,每日连续工作14小时。3月27日,医院收治了一个病情十分严重的“非典”病人,那一晚,她和值班医生跑前跑后地忙个不停,

不断地为病人换氧气、量体温、抽血、观察病情,几乎整夜没有休息。不仅如此,为了防止这个确诊的病人传染在隔壁房间等候的家属,她甚至将医院专门为医护人员配置的臭氧空气消毒器放在家属休息室内。

就在病人安全转往地坛医院后不久,她和其他几名同志不幸相继发病,感染上“非典”,由一名护理病人的医务人员变成了一名病人,被送往地坛传染病专科医院隔离治疗。在与疾病顽强斗争的同时,她还惦记着战斗在抗“非典”前线的战友们,

迫不及待地向所住医院的医护人员打听她们是如何进行消毒隔离和自我防护的,并通过各种途径,把专科医院的隔离消毒经验反馈到朝阳医院。而当医院和科里的领导给她打电话时,她却装出身体恢复很好的样子,生怕领导和同事为她担心,影响医院和科里的工作。

当住院的同志食欲变得很差时,为了调动其他人的情绪,吃饭的时候她总是显得很积极,不但假装大口大口吃得很香,而且极尽能力地描述饭菜的香味,看到大家很配合的吃上几口,她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院党委对患病的职工十分关心,经常去看望并慰问他们。

当事后记者采访她,问她“在病中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有没有后悔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她动情地说到:我从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这次我生病住院,亲身体验了患者的感觉,深知患者的需要,日后,我会比以前更加爱护我的病人,更加热爱我的工作。在与疾病顽强斗争近一个月后,她战胜病魔痊愈出院。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3

从小我就有一种印象,

英雄在世,

应当是立地顶天 ;

豪杰倒下,

也该是威震河山。

但眼前的你啊,

却生得如此平凡,

即使是自己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

多数同事也是,

未曾与你见过一面。

更何况,

你生命的年轮,

才仅仅只有三十四圈。

你的离去,

也似乎显得过于平谈,

一月十二日确诊住院,

仅仅与病魔抗争了二十五天。

作为医学博士的你,

并未创造出什么生命的奇迹,

最终化为了一缕青烟。

也许,

你只是武汉死亡病例“545"中,

非常普通的一员,

但是,

你却未曾想到,

你的离去,

竟让有良知的中华儿女,

彻夜难眠……

从你写的歌与微信的字里行间,

不难发现,

文如其人,语言平凡。

写给妻子的歌,

也似乎缺少修饰,

稍欠甜蜜。

正如歌中所言:

“我的嘴巴很笨”,

所以才傻傻地问:

“在离开我的日子里,

你会不会惦念? ”

甚至还不如你针对医闹而写的

那么两句:

“病人虐我千百遍,

我待病人如初恋”。

不过,

越是返璞归真,

往往愈披肝沥胆。

“冠状病毒感染确定,

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

在微信群中的这么一句真话,

如报警的哨声响彻云天,

也将一生平凡的你,

瞬间推向了风口浪尖。

面对“训诫”,

依旧坦然,

“一个健康的社会,

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仅是这柔中带刚的一句,

已震得华夏山河为之一颤。

在它面前,

一些人,

也会因此而终身汗颜。

最后的日子里,

你没有任何牢骚,

也没半点埋怨,

仅仅留下这么一句:

“不想当逃兵,

疫情在扩散,

病好我就上一线”。

语言似乎不够豪迈,

却是字字深沉,

胜似珍宝,金光灿灿。

我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

世卫组织会深表哀痛;

为什么,

降下半旗的,

是哈佛大学医学院。

我终于懂得了,

为什么,

中国作家周国平说:

“人生最高的境界,

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为什么,

英国作家克林凯尔会这样讲

“真正的伟人,

往往平凡”。

我曾想过,

应发动一次民众捐款,

让你的纪念碑

矗立在黄鹤楼边,

你可始终俯瞰着你所深爱的滚滚长江,

你可守护着为之献身的江城武汉。

但我突然又察觉,

这一世俗的想法,

对你那率直而淳真的个性,

实在是一种污玷。

因为你一生所追求的,

是“崇高”两个大字,

它们叫做

一一“平凡”。

其实啊!

随着岁月的流逝,

再高的纪念碑也会坍塌,

而你那无形的丰碑,

却已牢牢地扎根在无数同胞心间。

任凭时过境迁,

哪怕风云变幻,

它仍会像武昌那座巍峨的蛇山,

伴随着江水浩浩荡荡,

长长久久,

生生不息,

永存于咱伟大祖国的

天地之间!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4

2月6日0:30,__一医发热门诊医生__,接到一个报喜电话,身在__的妻子, 0:30产下一名6斤半的健康男婴,由于身在抗疫一线,__却无法陪在他们身边。

__是__一医呼吸内科的一名年轻医生,1月20日,科室接到支援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命令,虽然家有怀胎十月的妻子,但他毅然主动请缨,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于是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生,不仅负责接诊,检查判断、收治住院等工作,还要耐心的安抚患者的情绪,__一心为患者,总是工作到很晚,最忙的时候甚至饭都吃不上一口。

然而即将为人父的他,又怎么不挂心自己的妻儿,手机日历里,清晰的记着孩子的预产日,但只有到换休息,他才能通过电话关心一下妻子。2月5日20:00,他接到了妻子发作的消息,才坐了一天发热门诊的他恨不得马上飞到妻子的身边,但知道职责在身,他只有焦急的守着电话,4个多小时后,母子平安的消息才让他放心下来。

又忙了一个上午,午饭时间,__匆匆扒了几口,又拿出手机与妻子视频“感觉怎样?现在吃饭还好吗?”“宝宝眼睛好像你啊,我觉得他在对我笑呢!”“宝宝,等疫情结束了爸爸才能回来,你可能都2个多月了……”几句简单的关切和话语中,尽数都是对妻儿的愧疚和思念。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众多医护人员像__一样连续坚守在隔离和治疗一线,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行为,彰显着身为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5

经过全力抢救,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终究离开了人世。武汉市政府已在官网发布公告,对李文亮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其坚守一线抗击疫情表示敬意,并对其家人表示慰问。

深夜时分,很多人关心李文亮医生的安危,他是倒在了抗击疫情的医护一线上。疫情面前,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一声与病毒搏击的呐喊都值得倾听。公众为良知和正义鼓掌,向李文亮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死者已矣,生者如斯。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各行业各部门在这个时候都要继续提高警惕,积极救治患者,遏制疫情的蔓延,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打赢抗疫战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疫情的变化不等人,面对被新冠病毒夺取生命的罹难者,惟有擦干眼泪,负重前行,才能告慰他们的灵魂。现在,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医疗力量都来到了湖北、来到了武汉,来自海内外的爱心援助也源源不断地发往疫情严重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一起扛,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无论是新冠疫情爆发的当下,还是疫情平息以后,都要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价值。医生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必须尊重他们的专业判断,保护他们在业务领域发声建言的权利,及时响应来自一线的预警。

医护人员是冲在抗疫战争最前面的战士,也是疫情中最需要呵护的人。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防护物资欠缺的问题,不管怎样,必须优先保障对一线医护人员的供给,扫除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对因为工作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要全力救治,容不得一点怠慢,让更多的“李文亮”坚强地站起来。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李文亮医生生前的一些遭遇,反映出当地疾控体系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人们哀悼李文亮,也不禁惋惜,如果他的“哨声”被更及时地倾听,如果新冠肺炎能更早地得到重视,也许疫情的破坏可以控制在更小的范围。这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不足,认真汲取教训,切实提高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作为医生,李文亮向身边人发出疫情早期预警时,不是不知道这会给自己带来风险。是医者仁心的担当意识,让他鼓起勇气吹出预警疫情的哨音。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李文亮医生明知有风险,仍然坚守在最危险的岗位。在患病以后,他在病床上对记者表示,希望尽快治愈,重返前线战场。这种责任担当,这份大仁大爱,在当下的抗疫战争中,何等宝贵!疫情严峻,只有各个部门及时补足短板,担当责任,每个人尽职尽责,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生者奋然,死者安息。愿医务工作者的付出都得到铭记,愿所有为战胜疫情作出的牺牲都不被辜负。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6

2月18日10时54分,51岁的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

这是武汉抗疫以来,第一位因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在职院长。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

刘智明医生的去世是巨大的损失,他在2019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挽救了无数生命。

是的,那些他救过的人,一个个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再从普通病房,走出了医院大门。

而他自己,却永远也回不来了。

2月18日下午3时许,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外,殡仪馆的车来接刘智明。

他的爱人蔡利萍,还穿着那一身厚厚的隔离服,天光下,白得耀眼。

她多么想再看“小肚鸡肠的老公”一眼,可车已经开动了。

她哭着,跟着车跑,伸出手去,却怎么也够不着......

黑色的车子驶出医院,她像忽然失去了什么倚靠一样,跌跌撞撞,泪如泉涌。

她用力的撕喊着:老公,老公,老公..........永别了.........

守在车子离去的地方,她一遍遍翻看手机上“小肚鸡肠的老公”,发来的那些文字和语音,久久不愿离去。

你怎么走了,你答应过我要回来的......

医生,此去欲何?

战病疫,救苍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他是在抗疫一线感染的。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也是一位白衣天使。

现年47岁的她,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护士长。

告别完丈夫,此时悲痛的她,必须要回到岗位了。

因为她说:我走了,孩子们就没了主心骨。

蔡利萍口中的孩子们,是一群90后为主的ICU护士。

有些时候,有些人的伟大。

我们看不到,他们也不说。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7

一则噩耗在朋友圈刷屏:那位最早向外界发出疫情预警的李文亮医生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消息在社交平台传播,无数人悲痛满怀,彻夜难眠。当地时间6日晚,世卫组织也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通报会上,对他的离世表达了悲痛和哀悼。

人们哀悼李文亮,因为他是最早一批披露病魔踪迹的人。2019年12月30日下午,他在大学同学微信群中发布一段“华南海鲜水果市场确诊7例SARS”的文字。虽然表述不甚准确,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于疫情的基本判断。因而,他也被誉为疫情“吹哨人”。

人们感到痛心,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医生。因“发布不实言论”被训诫后,他不仅没有心怀怨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主动辟谣,澄清自己没有“被吊销执照”,直到发病前仍在医院上班。2月1日核酸检测被确诊后,他在微博上还用调侃口吻向大家通报病情。治疗期间,在被问及康复后的打算时,他直言想上一线,因为疫情还在扩散,他不想当逃兵!

人们奔走相告,更是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命运和你我没有什么不同。通过他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点滴心得、生活片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不以勇士自诩的普通人。对警讯抱以责任,受到委屈可以放下,感染病毒后勇敢面对、顽强抗争,这样一个乐观、开朗、满怀医者仁心的年轻人,他的仓促离场让人无法不动容。

他的离世让人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谣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1月28日发文,建议对“谣言”进行合理甄别,对于那些“信息基本属实,发布者、传播者主观上并无恶意,行为客观上并未造成严重危害”的“谣言”理应保持宽容态度。而在本次案例中,还应该加上一条,对于医疗从业者依据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发现的疫情线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即便最终信息被证伪,也不要追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事关国民生命安全利益的威胁才不会被忽视,“黑天鹅”来临时我们才能及时准确地应对,发生在李文亮身上的悲情故事才不会重演。

在阻击本次疫情的战斗中,我国的很多制度优势再次得以体现:以决绝姿态迅速分隔疫情严重的地区,防止进一步蔓延;短短10天,火神山医院便建成并交付使用;军队和全国各地数千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火速承担起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这些努力,得到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如今,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这意味着国家治理需要把问题找的更准,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实。此次疫情的发展蔓延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地方治理亟待完善,“人民至上”的理念需要真正融入治理体系。

疫情仍然凶猛。拭干眼泪,我们必须继续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一刻也不可松懈!期待不久后的一天,我们用战胜疫情的捷报,告慰李文亮医生和其他已经逝去的生命。

医生的英雄事迹篇8

彭志敏

彭志敏 1981年2月生,广州军区第一五七医院勤务汽车连一级士官。自入伍以来,为当好一名救护车司机,刻苦钻研驾驶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整套车辆小故障排查和修理技能。在抗“非典”期间,他承担接送发热病人的出车任务和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任务,对工作高度负责,细致认真,

经常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接运病人。甚至亲自到病人住房,把高烧患者背下4楼。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保证“非典”期间工作人员上下班的安全,他切实做好接送车辆的消毒工作,为工作人员上下班提供良好服务。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同年荣立二等功。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