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5篇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5篇

发布时间: 2022-06-28 18:00:03 浏览: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5篇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篇1

作为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从事空间技术研究50余年,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从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这位中国航天的“大总师”带领着中国航天人书写和见证了我国航天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本期节目通过戏剧演绎的方式,讲述了孙家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证和参与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非凡篇章。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慧、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将共同讲述孙家栋的航天人生。

几千年来,我们对头顶的那轮明月,从未停止想象与神往。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孙家栋担任首任总设计师。当时,他与栾恩杰、欧阳自远被人们称为探月铁三角。回忆起10多年前,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的时刻,欧阳自远难掩激动:“我和孙家栋拥抱着,被这件事情振奋得我只会说‘绕起来了’四个字,中国终于实现了,而且一次就达到自己的目标。”杨慧与孙家栋共事多年,节目现场,她也用更多鲜活细节,勾勒出孙家栋日常的工作状态。

除此之外,节目组还将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为观众展示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珍贵物品——《东方红》乐曲的录音胶带复制件、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孙家栋亲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篇2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1958年从苏联学成归国,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9年导弹,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弹专家。1967年7月,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由此展开了孙家栋为之奋斗的卫星事业。孙家栋组建团队,克服困难,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一年,他的女儿出生了,由于有任务在身,妻子叫了辆板车一个人去了医院,孩子出生时孙家栋也不知道。护士看不下去了,给孙家栋打电话,“你爱人给你生了个胖姑娘,你不过来看看?”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举国欢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之后的日子里,孙家栋又先后担任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

作为总设计师,压力和责任是巨大的。1974年,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可升空21秒后卫星就爆炸了,任务宣告失败。作为责任人的孙家栋,想到团队几百人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个人跑到房间里大哭一场。之后的三天三夜,他和同事们在沙漠里,一寸一寸寻找火箭的残骸,甚至把沙地挖了一尺多深,把混在沙子里的螺丝钉、小钢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当他发现是因为一节小小的导线,酿成了这场大爆炸后,他严抓细节,狠抓质量,逐步建立了中国航天第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把一颗颗卫星“捧”上了天。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篇3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人。1958年从苏联学成归国,在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9年导弹,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弹专家。1967年7月,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由此展开了孙家栋为之奋斗的卫星事业。孙家栋组建团队,克服困难,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一年,他的女儿出生了,由于有任务在身,妻子叫了辆板车一个人去了医院,孩子出生时孙家栋也不知道。护士看不下去了,给孙家栋打电话,“你爱人给你生了个胖姑娘,你不过来看看?”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了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举国欢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之后的日子里,孙家栋又先后担任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的总设计师。

作为总设计师,压力和责任是巨大的。1974年,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可升空21秒后卫星就爆炸了,任务宣告失败。作为责任人的孙家栋,想到团队几百人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一个人跑到房间里大哭一场。之后的三天三夜,他和同事们在沙漠里,一寸一寸寻找火箭的残骸,甚至把沙地挖了一尺多深,把混在沙子里的螺丝钉、小钢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当他发现是因为一节小小的导线,酿成了这场大爆炸后,他严抓细节,狠抓质量,逐步建立了中国航天第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把一颗颗卫星“捧”上了天。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篇4

“心情高兴,设立航天日是国家对航天事业60年发展的充分肯定。”孙家栋说,更重要的是鼓舞,让年青一代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传承航天真正的精神。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

中国人从不缺少飞天梦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蜗补天等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诉说着对奥秘太空的向往。

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越来越远。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往返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梦想;,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新的工程,这些工程反过来又进一步拉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孙家栋眼里,科学技术和工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一定要到月球去。”孙家栋说。

月球离地球最近,研究卫星和地球两者的关系,力学上叫“二体运动”。到了月球以后,研究对象变成三个,各种计算公式、力量考虑、规律都不一样。

中国探月工程总体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一号”完成了一期“绕月”使命,“嫦娥三号”实现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探测,计划于2017年前后执行的“嫦娥五号”任务,将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孙家栋认为,技术推动进步,需求拉动发展。“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改进,改进过程中不断思考,思考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循环。”

这一循环,让中国航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次次让梦想成为现实。

孙家栋笑言,地球和月球到底什么关系虽然还未有结论,但他相信世界各国发展深空探测的终极目的是研究宇宙的形成,以及探索人类起源问题。

孙家栋同志先进事迹篇5

“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自我总结几十年航天生涯,“基本的一件事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有一段时间,作为科学家的孙家栋曾扮演“生意人”的角色,和美国等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的专家谈判,将中国航天引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竞争。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火箭第一次发射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美国的卫星。

“在现场经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孙家栋说。

“他非常注重培养年轻人。”嫦娥一号卫星的“70后”副总指挥龙江说。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孙家栋培养了一批优秀航天科技人才。

遇到难题,孙家栋“喜欢看天”。嫦娥一号卫星奔月,要求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准确测控,但地球在转,月球也在转,发射窗口时间有限,这些难题让孙家栋日思夜想,时常半夜起来站在窗口琢磨。有一次,他在凉台上从后半夜一直站到天空泛白,月亮轮廓慢慢变淡。从主持嫦娥工程以后,孙家栋看月亮从此多了一份特别的意味。

即使是现在,孙家栋还担任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每天的爱好依然是翻看大量资料,包括各国的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