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2019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山西省)2019年永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山西省)2019年永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 2021-10-09 12:15:26 浏览: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3月2日在永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永和县人民政府县长范洋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我们永和县负重前行、奋力攻坚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推进“四大战略”,突出抓好“八项重点”,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更加稳健。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一引擎,省、市、县重点监测项目完成投资14.55亿元,占到目标任务的105.36%。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2亿元,同比增长4.3%,超出全市增幅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4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转型项目投资完成6.53亿元,同比增长48.6%,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4098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2588元,同比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完成2.79亿元,同比增长17.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2.8%,财政总收入增幅连续六年位居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产业优势更加彰显。全县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为25.6:17.8:56.6。农业产业在调整中取得突破。持续深化“院县合作”,打造高标准苹果基地6800亩,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2.8万亩。发展肉驴、肉牛、鸡、鹅等规模养殖,探索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赤焰椒、高粱、灵芝等特色种植业,实现了农业种养殖多元化。持续完善芝河源头、桑壁河流域、阁西垣“三大”精品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完成坡耕地改造4200亩、封禁治理5.2万亩、除险加固淤地坝10座。成功创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我县苹果出口泰国、孟加拉国等国家,实现永和农产品出口“零”的突破。天然气产业在延伸中取得突破。稳步推进勘探开发,投资4.9亿元,完成钻井31口、压裂井27口,产能达到10亿方,贡献税收2.01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2%。积极推动转化利用项目落地,实施了石油压裂支撑剂、LNG液化调峰站等转化利用项目,投产运营后,将成为我县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文旅产业在融合中取得突破。以创建4A景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家乐、美丽乡村建设,东征村荣获“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奇奇里村荣获“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称号;先后举办“迎七一·助旅发”——光未然先生《黄河颂》大型碑刻揭幕暨《黄河颂》专项音乐会、“乾坤湾·中国龙”2018国际摄影名家采风暨全国摄影家黄河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发起了“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抖音短视频创意挑战赛,点击量达6.6亿次,成为全国“网红”热度十强县。在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会上,永和乾坤湾作为主题背景呈现在世界面前,成为山西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特别是引入了宏源集团,共同打造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解决了我县多年来努力寻求的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的难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县文旅产业融入到“中国·山西黄河精品旅游带”和全市“百里黄河经济带”建设的“大盘子”,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全年游客人数达19.6万人次,同比增长28.1%。三大产业基础奠定、框架确立、空间打开、格局形成,我们多年来的付出终见成效。

  ——一年来,我们多措并举强攻坚,脱贫成效更加显著。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产业扶持与兜底保障、精准扶贫与民生普惠相结合,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教育科技扶贫、兜底扶贫“十大扶贫工程”,全年完成25个村、1776户4945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9.84%,实现了连战连胜。产业扶贫见实见效。“一村一品一主体”和光伏电站实现全覆盖,每村至少有2个以上的带动产业,仅光伏产业可确保全县79个行政村今后20年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602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生态扶贫互促双赢。全县有4463户贫困户参与了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生态管护工程,户均增收5500元。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129户429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喜迁新居,搬迁后续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扶贫政策及时落地。实施17项教育扶贫政策,惠及贫困学生14599人次;209名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免费职业培训实现了就业;2365名贫困患者得到医疗救助,自付比例仅为4.35%。创新举措保障有力。实施了红枣、核桃、玉米、小杂粮、光伏等产业保险,受益群众达到3万余人次,占到农业总人口的60%以上。仅红枣保险,全年投保390.55万元,赔付1380万元,确保了红枣主产区70%以上的群众户均增收3800元。同步推进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贫困村提升等工程,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2018年分别在中央政研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和山西省委主办的《山西工作》刊登。阁底村、东征村、奇奇里村的脱贫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半月谈、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内知名媒体相继报道。

  ——一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攻难点,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生态环境上,高标准实施三北防护林、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荒山造林、省级通道及旅游路两侧荒山绿化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3.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03%。狠抓污染防治,全县机关单位、营业场所燃煤锅炉全部取缔,餐饮企业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完成“煤改电”101户、“煤改气”111户,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9.8万平方米,置换优质煤2059吨,县城建成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同步开展散乱污企业、柴油货车、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一。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治理二期、污水处理厂扩容、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取缔沿河排污口15个,完成4个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改造,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1%,污水处理率提高了6.3个百分点,芝河水质明显变好,全年出口断面5类以上水质达11个月。基础设施上,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投资1.7亿元,完成城西路改造、正大路拓宽改造(续建)、滨河路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续建)、城东路排水管网改造、城市公厕改造及城区两个片区的外立面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44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解决了214个自然村42307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网络宽带覆盖到67个行政村,完成4个乡镇6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沿黄旅游公路永和乾坤湾试验段全面完工,乾坤湾互通主体完成,霍永高速与陕西延延高速贯通,永和成为连接秦晋的重要门户。社会环境上,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全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78条,整改率100%,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打掉恶势力团伙2个,核查线索37起,办结30起;刑事案件立案103起,破获46起,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扎实推进“法治下乡”、“七五”普法,深入开展领导接访、积案攻坚、源头预防等活动,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5%以上,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同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尊商、亲商、安商、护商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年来,我们加大投入保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全年民生支出达到11.3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7.62%,同比增长6%。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青蓝工程”“三优”评选活动,评选市级优秀学科教研团队1个、优质课教师1名、优秀教师10名。中、高考达线78人,创历史新高。卫生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健康永和”建设,投资1.79亿元的新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率先打造“5+N”健康扶贫模式,持续实施“健康暖心”工程,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实施了“移动智能+健康扶贫”项目,基本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成功创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省级示范县”。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创作了反映我县风土人情、精神面貌的《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决胜》《山凹中的奔跑》等歌曲和文学作品,“人文永和、书香永和”大放异彩;先后开展“幸福永和消夏月”、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落实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标准,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35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持续实施四大“暖心工程”,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我们勇于担当促改革,政府职能更加高效。

  全面深化金融、科技、医药卫生、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落实“13710”工作制度,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48件、政协提案64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强化责任、严守纪律、树好形象”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正“四风”问题,有力营造了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防震减灾和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新进步,人防、统计、审计、气象、宗教、档案、法制、史志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功凝聚智慧,奋斗伴随艰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鼓舞了社会各界的士气,坚定了全县上下的信心,增强了永和人的自豪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向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各级扶贫工作队,以及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永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不足:一是产业体系仍不健全。主导产业效益低下,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带动作用明显不足;天然气产能大但加工转化利用不足,民生普惠作用尚未全面体现;文旅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文旅融合发展任重道远。二是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今年要实现整体脱贫“摘帽”,面对的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攻坚难度十分艰巨。大多数脱贫产业还处于启动成长阶段,带动能力十分有限,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短板”依然突出,深度贫困的基本县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是发展后劲仍然不足。精准招商力度不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工程、好项目少,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创新驱动力度还不够,制约发展环境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四是干部思想仍需解放。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能力、作风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的问题突出,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担当意识,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心竭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实现脱贫摘帽、“创国卫”目标的决胜之年。当前,永和正处于爬坡过坎、全面攻坚的紧要关口,越往前走遇到的问题越具体,难啃的“硬骨头”越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越艰巨。在永和发展新的起点上,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推进“四大战略、八项重点”,优化提升林果业、天然气、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两场硬仗”,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省市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5%、4.2%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力争完成省市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决战决胜脱贫摘帽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状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姿态,补短板、求实效、促提升,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

  一是夯实基础补短板。严格对照贫困县退出14项指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强化基础工作管理。以国考、省考及国家、省市各层面审计问题整改为抓手,扎实做好建档立卡数据动态管理,坚决防止错评、漏评、错退,确保线下情况真实可靠,线上数据准确无误;加强扶贫政策和数据业务培训,规范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识别有记录、帮扶有印证、退出有依据;对标脱贫摘帽核心指标,对“三率一度”“六个精准”等工作再次进行“大起底”“回头看”,建立问题台帐,坚决整改到位,进一步提高脱贫成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覆盖率、达标率达到100%。投资2100万元,实施97个自然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25个自然村农村饮水电力配套工程;投资1564万元,完成杨家庄村、前河村、红花沟村等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任务,实施姚家山新村供电工程;投资5566万元,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改造14条,总里程49.3公里;投资1121万元,实施道路养护提质工程及3座危桥改造;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设备转换、开通专线等形式,实现贫困村网络全覆盖。同步实现文化场所、卫生室等全面达标,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强化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村情民情走访、基础工作巩固、资金项目盘点、政策措施落实、内生动力提升、作风问题整治“六大行动”。严格落实“两包三到”“五天四夜”工作机制,加强督查考核,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帮扶干部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全面落实《永和县关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开展“孝亲敬老”“自强自立脱贫”等评比活动及特殊群体“关爱行动”,不断加强各种奖励补贴政策的落实,逐步加大职业农民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工作,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二是突出重点抓成效。继续围绕省委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十大扶贫工程”。即:产业扶贫工程。按照全市构建“1+x”产业扶贫新格局的要求,依托合作社、企业等带动主体,加快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推动经济林、中药材、特色养殖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完善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落实产业奖补政策,扶持特色种养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升“五有”成果。生态扶贫工程。继续实施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生态管护、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四大工程”,规范完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管理,确保40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生态工程建设获得稳定收益,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提高群众入住率、完成拆旧复垦为重点,加快7个集中安置点建设进度,确保今年10月底前所有搬迁人口全部入住;加大拆旧复垦力度,跟进产业就业帮扶,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光伏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光伏运维公司作用,保障全县光伏电站运转正常,实现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完善收益分配办法,鼓励贫困户通过提供劳务等多种方式参与收益分配,确保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602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旅游扶贫工程。继续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让物产变产品、让产品变商品、让商品变品牌,丰富“旅游+农业”内涵,放大旅游示范带动效应。消费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冷库、冷链车等基础设施,建立电子商务网点、物流、公共服务体系,探索“贫困村+供应链企业+电商”、“大数据+电商+扶贫”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搭建农特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通过“五进九销”多种消费扶贫模式,形成群众增收长效机制。金融扶贫工程。持续推进“五位一体”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持续实施小额及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充分发挥扶贫周转金作用,对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经营状况较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能人大户给予贷款支持。教育科技扶贫工程。严格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助学贷款等教育扶贫政策,继续对当年高考达二本线以上大学生、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贫困家庭资助“全覆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都不能少”,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完成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加强新技术成果推广运用,实施示范园、技术承包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同时,大力开展“春风行动”,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多渠道增收。健康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健康永和”建设,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机制,逐步降低贫困户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确保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继续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三保险、三救助”政策,探索推行《健康扶贫巩固提高政策(试行)》。投入1600万元,实施医疗救助、健康促进等“健康暖心工程”,让更多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兜底扶贫工程。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防灾减灾救助、城乡低保等工作力度,提高孤儿、困境儿童、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补贴标准,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创建省级保险扶贫示范县,大力推行“一揽子”保险,在种植业、养殖业、医疗、教育、人身意外等方面,为全县老百姓补贴或全额投保21类险种,着力构筑多层次、全险种的保险扶贫保障网。特别是推出脱贫(返贫)保险,对脱贫后因病、因灾、因学导致收入不足贫困下限的家庭,每人以3500元保障金的标准,不足部分予以补齐,确保收入不减少,脱贫不掉队。同时,坚决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等靠要”等不良习气,特别是对于撂荒耕地、不管护经济林的,坚决不予赔付、不准参保。

  三是完善机制抓提升。持续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强化资金监管。统筹使用好各类扶贫资金、涉农资金,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领域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障资金使用规范化、效益最大化,确保办好事、不出事。严格责任落实。构建脱贫攻坚目标责任和工作落实“两大体系”,落实“县负总责、乡村抓落实、部门齐参与、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五清单两标准一档案”、“周例会”、月报告、季总结制度,管好用好“三位一体”精准帮扶队伍,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加强督查考核。进一步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考评机制,严格考核、严肃考评、严明奖惩。同时,把巩固提升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省市“四不摘”要求,抓好脱贫村和脱贫户后续政策配套,打好防范返贫制度补丁,建立返贫预警机制,确保稳健驶入全面小康快车道。

  各位代表!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我们要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政治担当,立下愚公志、啃掉硬骨头,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战!

  (二)以产业转型为支撑,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坚持把提升农业产业质效作为着力点,把健全能源工业全产业链作为主攻点,把推动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作为突破口,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林果业、天然气、文化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

  ——聚焦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基础再夯实。坚持“林果富民、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全力推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升主导产业效益。继续深化与省农科院的“院县科技战略合作”,加大红枣、核桃、苹果经济林科技管护力度,推动林果业提质增效。下大力气抓好枣疯病治理,破解裂果难题,研究出台《振兴红枣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立“科技管护、品种更新、精深加工、品牌创建、促进营销、保险保障”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千方百计保产业、保收入、促脱贫。投资400万元,实施红枣、核桃、苹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完成新品种嫁接、有机肥推广、枣疯病防治及转产示范800亩;投资1560万元,新栽植苹果2000亩,科技管护4600亩,提质增效综合托管4845亩。扶持壮大特色种养殖。围绕全市粮食安全、杂粮振兴、果业提质、中药崛起、绿色蔬菜“五大工程”,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加快推进粮食功能区划定,完成16.9万亩玉米种植功能区的划定任务;围绕全市打造华北高梁最佳优势区和全国名酒酿造原料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扶持发展优质高粱种植10万亩;投资400余万元,实施畜牧业奖励补贴项目,对养殖规模扩大的,按照新增牲畜数量给予补贴扶持;投资3000万元,建设中药材加工厂,争取年底实现投产运营;投资12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建设以远志、柴胡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投资500万元,实施千吨果品保鲜贮藏库建设项目,增强果品存储、购销能力。同时,培育壮大中药材、食用菌、花椒、蔬菜大棚及养蝎、鸡、鹅、蚯蚓、林麝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多渠道助农增收。突出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强化品牌意识,做大做强“喜和合”“永和乾坤湾”县域公共品牌;结合园区建设、“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再打造一批能体现永和特色、引领产业升级、叫响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提升品牌“含金量”。同时,继续举办红枣、苹果、槐花采摘节,组织参加农展会、营销会,不断提升永和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拓宽市场对接渠道。依托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开设线上名特优产品特色馆,利用网络直播、媒体推广等形式,建立全网营销渠道;组织县域企业外出展销,设立农特产品销售点、体验店,延伸销售网络。同时,我们要注重发展“订单农业”,避免盲目生产,确保产销有效衔接。

  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芝河源头、桑壁河流域、阁西垣精品农业园区建设,投资794万元,实施旱作农业节水新技术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土壤深耕2万亩,秸秆覆盖、节水技术运用及生物有机肥耕作2万亩,实施4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4850亩,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扎实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省级、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农村新型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组建合作社联合社,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深化农村改革。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巩固试点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经营性资产的折股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集中整治,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大力实施农村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围绕“四美三宜”标准要求,采取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方式,确定3-5个示范村,因地制宜、重点打造,推进乡村特色化、景区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聚焦工业提档,打造能源产业新高地。紧紧围绕省市打造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要求,在“增产能、扩投资、惠民生”三个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创效。增产能: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投资6.5亿元,钻探生产井33口,铺设管网19.9公里,力争天然气产能达到12亿方,为下游转化利用企业提供充足气源保障。扩投资:重点推进在建项目的投产运营,投资2.7亿元,实施年产3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力争7月份投产;投资5亿元,实施LNG液化调峰站项目,建设日处理100万立方液化生产装置和两座2万立方全容积调峰储罐,力争10月底投产;投资4.7亿元,实施永宁集气站—西气东输连接线项目,确保5月底投产运营。同时,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土地、规划、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吸引更多下游企业入驻,推动天然气全产业链加速延伸。惠民生:强力推进“气化永和”建设,充分发挥天然气民生普惠作用,结合环境治理、城市创卫、城区改造等工作,采取“管供与点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供气管道覆盖面扩展速度,逐步增加我县用气居民数量,推动气源地产业发展利益共享最大化。

  ——聚焦全域旅游,发展文旅康养新业态。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兴县”战略不动摇,围绕全市建设“百里黄河经济带”发展思路,以乾坤湾4A级景区创建和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不断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一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1亿元,加快实施沿黄旅游路(永和段)建设项目,力争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同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集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黄河精品旅游线路,催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引擎。投资1100万元,实施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投资2500万元,改造楼山景区、芝河源头北方农耕梯田旅游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景区景点公共服务功能;投资700万元,在奇奇里村实施民宿改造、游客接待中心、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二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加快“西线黄河风情游”精品旅游线路融入步伐,加强与宏源集团合作,高标准制定沿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科学谋划景点开发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投入5亿元,实施古村落改造和修复,打造马家湾古文化艺术村和阴德河特色黄河水寨。加快推进永和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项目进度,力争早日落地开工。三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开发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休闲观光采摘园、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和民俗聚集区。充分挖掘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积极引导合作社和民间组织参与文旅产品开发,创作一批具有永和特色的文化作品、文旅产品。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五个年”活动,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做大做强“大美乾坤、天下永和”品牌,进一步提升永和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位代表!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推进三大产业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增强新动力,培育新动能,勇当排头兵,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

  (三)以改革开放为抓手,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力破解影响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开放和营商环境大提升,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激发创新活力。把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认真落实好“十个规定动作”,在“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上用实功、见实效。坚持把大讨论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大讨论的针对性,实现两提高、两促进。总结好、运用好、转化好大讨论的成果,切实提升政府工作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六最”营商环境的要求,深化“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让数据、流程“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深化市场监管改革,推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降低准入制度性成本。建立免费帮办、银企代办等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渠道高效便捷服务。同时,着力净化营商环境,严肃查处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怠政、滥用职权的行为,对恶意阻挠、干扰企业和市场秩序的,要坚决予以打击,决不手软。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打好“降成本”组合拳,让企业卸掉重负、轻装上阵。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要深化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围绕全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意见和全市“五个强化”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财税、信贷、融资、用地、人才等“政策兑现活动”,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入企服务制度,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新增小微企业70家,培育“小升规”企业1家。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原则,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充分发挥财政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入方向,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预算、资产、绩效等管理改革,确保财政资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要深化质量标准改革。围绕全市“质量强市”战略部署,全面加强质量监管。今年重点围绕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公共管理体系,提高农特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的改革部署,全面推进文化、教育、社保、医药卫生、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四)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切实增强发展动能

  扎实开展“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优化服务,努力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争资立项。抓住脱贫攻坚政策倾斜机遇,加大政策性资金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债券等资金争取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抓住国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一批上规模、有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同时,加强监督考核,把争资立项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实绩、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倒逼责任落实,推动争资立项实现新突破。二是精准招商引资。依托资源、生态、产业、政策等优势,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核心型产业、附加值高的项目落地永和。继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充分发挥深圳、太原永和商会作用,鼓励永和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创新。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题。继续实行四大班子包联项目责任制和项目指挥部负责制,强化重点项目调度,落实“周督查、月通报、季评比”的督办考核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牢固树立现代融资理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用好扶贫周转资金、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多渠道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形成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五)以“创卫”为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山城

  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坚决打赢“创卫”攻坚战。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城乡发展规划编制,3月底前完成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大纲评审工作,力争年底完成修编任务,同步启动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把城乡规划与土地、环保、交通、水利、供电、供气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同时,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依法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二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坚持“经营城市”理念,继续加大投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投资4亿元,实施河口路和城南路道路管网改造、城西路完善及外立面改造、正大路管网入地、城区巷道泄洪截流等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抓好新建坡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及莲花佳苑、怡和小区棚改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停车场、农贸市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4200万元,实施县农行办公楼、新天能源办公楼、新华书店营业楼、日昇昌商务酒店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在县城区、药家湾新区规划2-3个区域进行商业开发,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支持有意向、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进行开发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品位。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举”原则,健全“创卫”管理制度,规范城市管理。突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食品安全、“五小行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百日攻坚行动。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倒生活和建筑垃圾、乱搭乱建等破坏市容环境的违章违规行为,推动市容整洁、管理有序。同时,强化“创卫”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共同维护良好城市形象。

  各位代表!县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展示永和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将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生态、人文、魅力、宜居的特色山城,让永和父老乡亲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六)以综合治理为突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标本兼治,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天蓝、山绿、水清”美丽宜居家园。一是立足生态抓建设。投资2315万元,实施三北防护林、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47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在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基础上,直面矛盾问题,响应群众呼声,切实把封山禁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举措,落实责任,严厉打击偷牧行为,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坚决杜绝“造林不见树”的问题发生。二是综合施策抓治理。围绕全市“八大工程”,坚持铁腕治污严整治、利刃高悬再发力,全力打赢“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扬尘、秸秆禁烧、打击黑加油(气)站点等集中整治,加大“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有效解决煤烟、扬尘污染问题。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和散煤替代工作,完成煤改气、煤改电347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污染、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等专项整治,确保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向好。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十条”,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加大入河排污口监管力度,全力“保好水、治差水”。全面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1853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坚决打响净土保卫战。认真落实《土十条》,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清理回收利用农资废弃物,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今年投资100万元,对10个养殖场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改造,防治养殖污染,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持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执法队伍,完善管理机制,特别是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网格化管理,做到环境监管全覆盖。三是全民动员抓保护。贯彻落实《临汾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压实环保主体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和联动响应等工作机制,形成生态治理的工作合力。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企业、机关、学校、各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努力营造“共防、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最严的制度、最强的举措,坚决捍卫绿水青山、守住蓝天净土,让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构筑安全发展屏障

  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一是严格防控金融债务风险。严密防控政府债务规模,正确处理好上项目、抓发展与防风险、化债务的关系,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大力开展政府性债务清理核查,在发展中化解债务,在置换中缓解债务,加快推进债务风险防范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支持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化解,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二是严格防控安全生产风险。扎实开展“平安永和”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六化”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双下降”。规范安全执法行为,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和“五个一批”要求,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效能,依法严厉打非治违。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提升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工作。三是严格防控社会稳定风险。始终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硬”,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主题主线,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彻底铲除黑恶势力赖以滋生的土壤。持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食药、枪爆领域犯罪,盗抢骗、黄赌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真正以“战”固“基”。坚持县级领导包案化解和信访接待日制度,从严落实各级、各部门信访稳定责任,紧盯关键领域、关键案件、关键人群,集中化解一批涉地涉路、涉法涉诉、涉军维权等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对重视不够、稳控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对非法缠访、闹访和煽动上访的人员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八)以共建共享为根本,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均衡、优品质,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30万元,完成芝河镇幼儿园建设、第一高级中学职业中学篮球场和职业中学田径运动场改造。扎实推进“青蓝工程”“三优工程”,深化与对接院校的合作,着力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实现4个社区教育全覆盖。二是切实加强卫生健康事业。深入推进“健康永和”建设,进一步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投资7500万元,完成新医院建设项目医疗设备购置安装,争取3月份投入使用。推进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完善“5+N”帮扶模式,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帮扶引领作用,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不断提升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全面做好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疾病预防能力。三是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持续推进“书香永和”建设,扎实开展“书香型机关、书香型校园、书香型企业、书香型乡村、书香型家庭”五大创建活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归宿感,增强战略和发展自信。切实加强“诚信永和”建设,开展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诚信教育、诚信扶贫、诚信创卫、诚信城建、诚信金融、诚信文化、诚信网络“十大行动”,充分发挥今日永和、永和日历、微观永和等新媒体优势,建立诚信文化公共交流平台、搭建公共舆论空间,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诚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文化、文艺、图书、电影“四下乡”活动及乡村文化记忆普查活动,筹备建设一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馆,激活乡村文化记忆。同时,举办文艺演出、篮球赛、健步走、广场舞等“幸福消夏月”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推进创业就业政策落实。进一步落实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信息化动态管理,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积极开展特殊群体“关爱行动”,继续实施四大“暖心工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同时,我们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工作;统筹审计、统计、物价、气象、科技、外事、残疾人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永恒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在永和落地生根。

  二是依法行政守规矩。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至上理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能、承担责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媒体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坚持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和信息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

  三是驰而不息转作风。结合“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按照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八个本领”的要求,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工作创新,克服“本领恐慌”,拓宽眼界视野,丰富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面对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责任不推诿,保持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把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作为一种工作要求和常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放开手脚、大胆作为,旗帜鲜明的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切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四是全力以赴提效能。全面深化、拓展、延伸“13710”工作制度,完善OA办公系统应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大力优化“六最”营商环境,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政府服务应用体系。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加快工作节奏,强化督查问效,做到有工作必有要求,有要求必须督查落实。高质量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五是持之以恒抓廉政。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政府系统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规范公务接待,严格财务管理,强化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截留套取、胡支乱花资金行为,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干部从严要求、清廉为政,树立锐意进取、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乘势而上,砥砺奋进,用激情和担当、智慧与坚韧,共同谱写决胜脱贫摘帽新篇章,为建设美丽永和、富裕永和、人文永和、平安永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