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4篇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4篇

发布时间: 2022-05-20 08:56:02 浏览: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4篇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篇1

何昌淑,女,四川华蓥人,中共党员,__年11月出生,__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田坝子村小任教。

__年秋天,年仅18岁的何昌淑,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何昌淑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何昌淑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

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篇2

何昌淑,女,四川华蓥人,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田坝子村小任教。

1982年秋天,年仅18岁的何昌淑,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何昌淑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何昌淑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

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篇3

高志结,男,1980年生,安徽省霍邱县冯瓴乡民生村人,现为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工段长。10年来,高志结视学习为生存发展需要,视成为为人生目标,刻苦学习,勤奋肯干,创新创优,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技术水平,成为了一名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蓝领精英”,成为全市新市民职工的杰出代表。先后获得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2000年2月,刚离开父母,远离家乡的高志结来到洛克电气的第一天,就被车间主任嘘寒问暖的关心和老师傅手把手的指导所感动,从此,高志结暗下决心;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名外来员工就没有理想,混日子,一定要学就学最有用的,要做就做最优秀的。他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并给自己订下了工作原则:一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一问到底,遇到不会的工作一定要学会为止;二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三是尊重老师傅,爱护新工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近十年来,高志结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从零开始,从头学起。他积极参加公司新市民学校的学习,学文化、学知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外来工,带领和鼓舞大家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梦想打下好基础。

2000年6月,高志结所在的转子车间需要一名设备管理员,一向工作认真、好学的高志结,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管理水平的好机会,主动向车间主任请缨,并保证一定把车间管理员当好,把车间里的设备管理好。公司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专门送他去参加业务培训。高志结没有辜负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期望,牢牢把握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并将掌握的设备管理技术和知识,运用的对车间设备的改造和管理上,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001年4月份转子车间一台压铸机的益流阀由于设计不合理,基本上天天坏,一坏就换阀。当时一只阀的零售价500多元,可想而知这对工厂的损失有多大。当时厂里有好多老师傅都修不好。这对刚被调到转子车间当设备管理员的高志结来讲无疑也是个很大的难题。为了能早日把益流阀的毛病找出来,他忙得忘记了吃饭、下班,顾不上休息。他把益流阀拆下来一点一点的分析,下班后也不忘带回宿舍研究分析,经过一个星期的琢磨、推敲、反复试验,功夫固然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症结”,为工厂挽回了损失。

2003年10月,工作出色的高志结被公司提拔为转子车间副主任主要负责转子压铸。2003年转子车间的一台关键设备(250吨压铸机),由于年代比较长,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很差,产品的合格率仅为70%,当时生产任务比较紧,购买新设备周期又比较长,如果这样生产下去公司会严重亏损,如果不生产,客户将会丢失,这样一来公司得损失将会更大,当时这样一个难题就摆在了主要负责转子压铸的高志结面前,他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主动提出对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由于时间比较紧,没有很多的时间留给高志结,他就带领手下的2名员工连续2天2夜没有休息,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提升,关键部位的改进,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经过改进后的压铸机,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5%,给公司挽回经济损失40万元左右。同年被评选为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2005年高志结发现车间的几排污管道不够合理,严重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如果叫外面人来设计制作的话费用很高,这时高志结向公司提出自己作,方案给领导看后公司领导非常满意。高志结利用公司的废料,合理的设计,再加上他的创新思想和对困难永不低头的决心,带领3名员工在短短的一个月就把几条设计合理、实用的排污管道展现世人面前,为公司解决了难题创造了效益。

作为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休息天、节假日,高志结没有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玩玩牌,逛逛街上,而是把难得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和工作上。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创优创优再创优,已成为他人生追求的座右铭。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他学以致用,不断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升级生活质量;他谦虚谨慎,不断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升华人生境界。正是基于这些优秀品质,使高志结这位普通的外来青年,在第二故乡的各级

领导和关怀下,迅速成长为民营企业的优秀管理干部,成为常州百万外来务工者学习的榜样。2010年3月随着洛克“高志结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揭牌,高志结给自己的工作、创新目标订了更高的标准。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提高社会效益。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3000篇4

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题记

读过《三国》的人也许都会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关羽的英明神武,刘备的求贤若渴,曹操的奸诈多疑所吸引,少人注意到书中的医生——华佗呢?

华佗是吴国人士,但游历各地,行医救人,被后人尊称为“外科鼻祖”,而他为关羽刮骨疗毒一事更是家喻户晓。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其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不少人会将注意力放在“武圣”关羽身上,但华佗若无过硬的技术,过人的胆识,怎能如此熟练地为关羽刮骨呢?所以后人将他与关羽相提并论“神威罕及惟关羽,圣手能医说华佗”。

如果换成旁人,完成“刮骨”后,一定会索要报酬。因为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能做“手术”的人极少,华佗可算得上名医了。但是华佗他不但没有索要,而且关羽主动酬谢,他都不收,他说:“某闻君候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可见他不但医术高超,“医德”也在他身上体现。

从这句话中,你也许认为华佗只为忠义之人治疗吧?不,“奸绝”曹操也是他的病人。

那时,曹操患风,头痛不已,便请华佗来治,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曹操这位“奸雄”他没有设计将其毒杀,也没有一味地推辞,而是实事求是,而是直接提出了“开颅治疗”,曹操哪敢,为了掩盖其害怕,直接给华佗安上罪名,打入大牢,在将死时,他将毕生精力所注的《青囊书》传与吏卒,可惜吏卒的老婆目光短浅,将其烧毁,华佗医术无人能学——“华佗医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缘见《青囊》。”

华佗因会使用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而被称为“外科鼻祖”,而他还有一项“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没错,他就是“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运动而疏松筋骨——就如现在的广场舞

华佗的医术虽未传下,但他的医德却对后世影响深远。己亥末,疫情爆发,无数人奔赴一线,钟南山,82岁,仍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

李兰娟,病毒爆发后,立刻提出了“封一城人,保一国人”此建议如华佗“开颅”治疗风险之大,要知道,李院士的建议倘若成功,那便是舍小为大,但要是失败,她便会背负千古骂名——国家经济会变得萧条,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还可能会将扰乱民心的罪名扣在她头上,好在现在的中国不仅是科技还是人民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飞一般的提升,最终国家采纳了她的建议,她的医者仁心使疫情得到了控制,这不正是华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吗!

鼻祖华佗,一生救人无数,无论是贫穷富贵他都一视同仁认真治疗,并且相信他人,我们应该和他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去报答全人类,让医者仁心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全诚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全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全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15009743号-21